枢机然後谈到美国依然存在的奴隶制遗产,呼吁各国人民恢复和保持互助与友爱的重要纽带,因为消除种族主义的起点在於内心,良心省察因而成了核心之所在。
2010年4月18日,我第一次参加团体聚会,是团体里的一位姐姐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我,默默地让我融入团体,她对我的帮助是那么得细致不让我觉察,直到现在还是让我内心暖暖的。
教宗称之为慈悲的「去程」,「由苦难到内心的旅程」。慈悲若非由心而发,就不是真正的慈悲。慈悲不同於善念和博爱。那麽,我们要如何感受慈悲呢?教宗答道,首先慈悲是一份恩宠,必须祈求上主赐予慈悲之恩。
希望更推动人去‘分享旅程’,因为旅程应是双向的:有人来到我们的地区,我们也要走向他们的内心,去了解他们、他们的文化和语言。这是一段双向旅程,但如果没有希望,这旅程便无法实现。
教宗方济各10月28在梵蒂冈克莱孟厅接见了与会人士,呼吁内心悔改和道德良知的觉醒。教宗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代表、公务员和专家们指出,圣座是日内瓦公约两份附加议定书的签署者。
我们每个人若注视自己内心,必会看到黑暗面,即使最大的圣人也曾是罪人,所有一切,甚至最美的现实也被恶所玷污,只有圣母玛利亚除外。
能够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得孤单;在冷清的时候,不觉得寂寞;在空闲的时候,不会无所事事,所靠的是内心的丰富与充实。如何享有空闲的时间和如何工作,是同等的重要。
然而,旅行和坐游轮游海并不能真的使人内心充实。此外,那种能尽情享乐的生活方式被视为成功人士的典型形象。教宗表明,这种思维带来的却是一种被娱乐所麻木且无法令人满足的生活,这不是休息,而是逃避现实。
事实上,与耶稣目光相对,能使我们的内心达至成熟,与天主的恩典和怜悯相遇。与会神长们继续说,教会在每个青年身上显示在自己的临在,每个青年都是神圣的土地。
这个问题使我们有点为难,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入我的内心,也就是从个人的经验开始。教宗说,圣保禄是透过他的亲身经历认识基督的,当他从马上跌下来时,在上主与他交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