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保禄六世强调务必毫不含糊地耐心教导并阐明真理时,这道通谕实际上邀请众人对人性的软弱采取关注的态度,表达出对罪人的怜悯(参阅:28至29号)。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23日致电第十四届大学教授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勉励他们省思在一个社会发生巨变的环境下,高等院校在年轻世代人性和文化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其次,耶稣升天是带着他所取的人性、带着他从死者中复活的身体升天的。耶稣的人性就是和我们相同的人性,他的这个人性被改变,被神性化,变为永恒的,成了一个永恒的人。
从人的习惯和大众的潮流而言,宽恕是违反人性的。然而,天主子耶稣基督却邀请我们以“被天主所爱的人性”,“被天主所宽恕了的人性”,去做出新的选择。选择宽恕,就是选择自我消解被伤害所造成的“反弹力”。
是尊重人性。虽然教义差别很大,但是都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对恶进行抵制。而这些人性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于社会中的众多社会个体。
当我们彼此之间发生不理解、产生矛盾时,软弱中的我们总觉得自己给予别人的全都是爱,而别人还给自己的却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然后,便怀着抱怨和仇恨的心态去把别人的缺点放大,用自己已装满大梁的眼神去看待这些痛苦时
但我的身份告诉我,要向耶稣学习,他为实行天父的旨意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祈祷是克服人心软弱的法宝。
“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赢得那软弱的人;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
在我灰心失望的时侯您总会轻轻地拍打我的肩膀告诉我勇敢地挺起胸膛我追寻着你的步伐失落的心不再空旷在我痛苦涕泣的时侯你总会深深地握紧我的思想提醒我不要随风飘荡我顺着你行驰的舵把浪花中出现和煦的阳光你把我的自私和你的无私折叠在一起收藏在荆棘与鞭笞间你把我的冷酷与你的满腔热血一起倾注于救赎的无畏诗篇你把我的软弱借着你不屈不挠的风骨穿越了千阻万险你把我的冲动与你不迫的从容拧成一股迈向永生的生命线啊
答:我认为,第一,青年表现出他们向人性楷模开放,青年们寻找这楷模,他们在教宗身上找到这充满人性、爱、同情和慈爱的心。从教宗这一方面来说,他向青年展示了真诚的心和真正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