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基督徒!他们自称是,其实不然!缺少些什麽’。基督徒的身份证是喜乐,福音的喜乐,被耶稣拣选、拯救和重生的喜乐。
这难道不是把金钱和救恩挂上钩吗?难道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得起天主的恩典吗?在救恩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被某些人变相地打垮摧残殆尽。
我好奇地拿起看了一遍,虽然有些宗教用语对我来说很陌生,但内容句句在理,劝人向善,解人疑惑,特别是讲天主实有的道理,令我心悦诚服。我竟然把那张小报一字不落地看了好几遍。
上主「善良、关心人又忠实,祂作了有需要者的近人」,而且格外亲近穷人。天主「温柔地参与人的现况,犹如一位父亲或母亲在他们子女的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慈悲在降生成人的天主圣言内得到最崇高且完满的展现。
教宗引用见证者的话说:我们都是人,我们与世上的大人物并无差异。我们拥有自己的激情和梦想,一步一步向梦想靠近。激情和梦想对我们大有助益。你们要始终抱持梦想。福音的核心就是贫穷。什麽都不缺的人没有梦想!
(雅2:19)可见信心并不等于只是事不关己的点头认同,而是一种生命的关系,是人对天主有正确的回应。如何去回应?
你如果是我的朋友,就必须成为这些人的朋友。’谈到伯多禄在大司祭的侍女前背弃耶稣的光景,教宗说,他背弃上主时是那麽肯定,就如他宣认: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那样坚定(玛十六16)。
中午时分,他在博洛尼亚圣彼多尼大殿与大约一千名穷人、难民和服刑人共进午餐。教宗在饭前发表了一篇简短的讲话,他说:看到这麽多人在这个家里真是令人高兴!我们在这里就如同在我们母亲的家,在慈悲的家教会那样。
教宗解释说,当我们追随人的野心、最安逸的愿景,以及不良嗜好时,我们就会试图压制耶稣的讯息,或使之缄默,视之为一个障碍。事实上,经师和司祭长知道耶稣就在几公里外的白冷城,但他们毫无行动,他们很安逸。
神父援引《福音》中荡子的比喻,説明在人的内心旅程中将自我作为一切事物的原始和终结,这是一个极大的危险。在荡子比喻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类家庭的场面,我们每个人都出自这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