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主有约”访谈的主题就是尊敬父母,希望通过这个话题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去认识圣经中的真理,去了解天主的良苦用心,祂是那样看重孝敬父母这件事,祂要我们遵守这条诫命,好让我们能蒙受祂的祝福和恩典。
“母亲冒着严寒,用自行车带着我骑行了100多里路去参与一台圣诞夜弥撒,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袁石信满怀感动地回忆。二、袁石信的信仰历程袁石信在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由于缺少项目资金,为了省下钱来帮助老人,修女去探访时都是骑着自行车,有时甚至走着去。张修女所在的安老服务小组接受服务的孤寡老人没有固定收入,他们被人遗弃,被冷落和不被接纳,甚至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
在哪里呢?答案是:天涯海角、时时刻刻!
尽管我们饱受磨难,却坚决留在故乡,我们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在治疗创伤和重建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哪里和天主相遇,以及如何与天主交谈?与天主的关系如何带领每个人在生活与社会责任中寻求建立正义与权利?天主并不在生活之外。我们不用期待教宗回答一些次要问题,而要期待他回答更重要的问题。
所以,「阻碍在哪里?服从并不代表要放弃个人的判断。」媒体的报导扭曲了圣座的形象。 关于这起事件,教宗的梵蒂冈城国代理主教科马斯特里枢机接受义大利「信使报」访问时也再次强调:「都是些想象性的不实描述。
斋戒月是伊斯兰五个支柱之一,虽然从日出到日落禁食的规定哪里都一样,但是斋期在哪一天开始与斋戒的作法却因国家而异。
人们都觉得这个世界病了,并且病得不轻,却不知道病根出在哪里。其实人们从心底里拒绝天主的那一刻起,从个人的精神世界到家庭、社会注定不会享受和谐与安宁。问题是我们心中若没有天主,能带给别人天主吗?
天主无处不在:我们得知道祂在哪里,好能在不同文化和现实状况中宣讲祂。 教宗然后指出亲近民众和与人相遇是衡量传教使徒职务的两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