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们蒙召不是在没有他人、在他人之上或反对他人的状况下生活,而是与他人、为他人生活。这意味着接纳并一致见证福音的美好,在彼此相爱中生活,与他人分享喜悦与痛苦。
虽然入了神学院,但岁数偏大,人略笨拙,所以他的圣召并不为人看好。说来他们家是那个年代最早的万元户,生活算得上小康,成家立业过个红火光景不在话下。
母亲的信仰生活更深深影响了我的圣召。从我一开始的圣召启蒙直到今天都离不开母亲的祈祷与陪伴。在我近30年的修道生活中很多时候是远离故乡的。母亲的思念与牵挂常常伴随着祈祷。
你们去研究一下:‘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是什么意思;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玛9:10-13)常有人问:为什么教会里也有坏人?其实这个问题跟为什么医院里也有病人?
在培训班的开幕式上,教区主教以圣经中庄稼的比喻鼓励学员们说:我们这一方教会,如今庄稼多而工人少……你们因着主的召叫来到了这里学习,你们就要把这几天的时间完全奉献给主,把世俗的一切挂虑托付给主
弥撒中,李双怀神父作了感人肺腑的致谢词:感谢天主召叫了我,感谢我慈爱的奶奶给了我圣召的启蒙教诲,感谢父母生养了我,更感谢他们在我选择了修道之路的时候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有时我们会抱怨说基督宗教在今日的世界中已经被边缘化了,要将信仰传给年轻的一代愈来愈困难了,圣召愈来愈少了,并列出一大堆烦恼的理由……事实上,在今日的世界中我们感到不期然地失落
喜迎新年;修士们以深邃的哲思、幽默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精湛的表演不时赢得声声喝彩、阵阵掌声,他们表演的小品《一封来自天堂的家书》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更耐人寻味,让观众明白懂得:在每一位神父、修士、修女圣召之路的背后
教宗的话也因为他叙述个人的圣召经验而意义更加丰富。前几天恰好是他回应司铎圣召60周年。教宗激动地说:上主让我强烈地感受到我应走那条道路。当时我17岁。几年后,才真正开始了我的司铎生活。
我们蒙召去工作,好使世界成为手足的团体,在差异中彼此尊重、彼此接纳、相互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