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表演成了听广播,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教友们仍没一个人站起来,他们不是不想看,只要也站在座椅上就什么都有了。但他们更看重背后横幅上的“天主教会”的名誉,要让全场观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形象。
最近这些年,从利玛窦神父的纪录片到汤若望神父的纪录片《他与帝国同行》(2009年台湾光启文化中心和浙江电视台联合制作),再到三集郎世宁修士的纪录片《紫禁城里的米兰画师》(与江苏广播电视台合作)等,每当丁松筠与其团队及其合作伙伴完成了其中一部
人的生活种类千奇百变,每天的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杂志书籍,都在向我们推荐一个个“新的”、“高级的”、“幸福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被社会潮流牵着鼻子疲于奔命,捕风捉影,企图得到更好的生活。
有的自我感应非常奇异,自己心灵碰触的事居然像幻灯影视一样,一幕幕展现出来,让你亲眼见到可怕的尚未发生的事。美国有一位名叫诺米莉的小姑娘,居然在幻象感应的情况下,知道了即将发生事故的全过程。
包好后,就在喇叭上广播请老人们去村委会领饺子,拿回家自己去煮。
我们有传播办公室,通过印刷品、广播、电视和数码平台将福音传播给每个人。这对年轻一代尤其重要。但工具终究是工具。如果我们没有在信德驱使下的人,再好的工具也不会带来真正的转变、也不会触动任何人的心。
他不能进堂望弥撒,就听广播中的讲道和弥撒,听录音,听光盘,听别人读书报,每周日在家领圣体,如今他又顽强地活了近四年。天主也格外垂顾他一家人,儿子中专毕业找到好工作,妻子提前退休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
每年复活节,我们的祈祷会都举行受难节崇拜,由台电广播。我们着重说明耶稣钉死以后所发生的事件,当时除了羞愤自缢的加略人犹大之外,使徒们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属灵伟人,并具有惊人的领导能力。
对于新教友的洗后再培训,堂区以影视放映的方法吸引他们继续听教会的道理,看教会的电影,深化他们的信仰。针对四、五十岁的慕道者,则在主日天给他们讲道理。
当今社会,人们对影视的传播效果越发敏感,司铎应十分注意有关圣祭的礼仪,确保弥撒圣祭的神圣与庄重:如圣所的清洁,祭台和圣体柜的结构,圣咏、圣乐的咏唱以及必要的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