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若望福音中阐述的撒玛黎雅妇人一段意义尤其深远(参见若4,1-30):撒玛黎雅妇人遇到了向她要水喝的耶稣,接着又给她讲能够使她永远不再渴的活水。
而若望福音中阐述的撒玛黎雅妇人一段意义尤其深远(参见若4,1-30):撒玛黎雅妇人遇到了向她要水喝的耶稣,接着又给她讲能够使她永远不再渴的活水。
有位妇人,整天抱怨自己受的苦太多、耶稣给她的十字架太沉重,她认为自己背不动这沉重的十字架。天主于是就打发一位天使到她跟前来。
那位妇人悔恨她的过失,但她的悔恨不是苦涩的,没有使她瘫痪。她全心信赖,忘记了自我。于是耶稣对她说:“她的罪过尽管众多,都蒙赦免,因为她爱的多”(路7:47)。凭着这些话,她无所悔恨。
邀请式:此方式在圣经中的典型代表是若望福音4章中耶稣对井旁的撒玛黎雅妇人的谈话。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去,到大道以上及篱笆边,勉强人进来,好坐满我的屋子。
第一台弥撒中间,一位近老年的妇人走近我的座位低声对我说这里是基督教堂吗?
这就是我从这位妇人身上看到的教会形象。教会最伟大的圣德,应该是不闪耀自己的光,却闪耀那源自她新郎的光。在历史中,教会试图闪耀自己光芒的行为是错误的。
达味王、税吏、荡子,还有圣伯多禄、匝凯,以及撒玛黎雅妇人却能勇於除去面具,呼求天主的慈悲。谁若意识到自己的贫乏且低首垂目,他就会感觉到天主慈悲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我们想想,或许那位旅馆店主根本不知道若瑟与玛利亚到来,反而是他的仆人替店主拿主意,自以为一位快将临盆的妇人,必定为小旅馆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建议他们住在牛棚马槽间过夜;但店主对此一无所知。
12年前,2005年8月16日,他在泰泽修和堂的晚祷中遭到一名精神受困扰的妇人袭击而身亡,当时有2500名青年参与活动。罗哲‧舒茨修士把自己生命献给了基督徒之间的修和,尤其在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