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醒信友们说:我们切莫被诱惑所禁锢,孤独沮丧,总是为已经发生的事而哭泣;我们切莫屈服於无济於事的恐惧逻辑,断定一切都不顺利,再也不如以前那样。这就是坟墓的光景。
主耶稣因他们的「愚昧」而流下哀伤的眼泪,就如祂为耶路撒冷子民哭泣一样。
耶稣照亮了我们死亡的奥秘,祂在拉匝禄的墓前心神感伤,为这个朋友哭泣。祂又祈求生命的泉源天父,然後命拉匝禄走出坟墓(若十一23-27)。
很多时候,当她们为此而哭泣和痛苦时,我会这样建议说:你的儿子已经在天堂了,你和他说话吧,给他唱一首妳没有机会唱的摇篮曲。天主始终宽恕,但妳也必须深刻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奇怪的是,每次在她来到祈祷室,没几分钟她就会停止哭泣,而且是很安静地在那儿坐着。这显然是天主为她解除了一些困扰!
耶稣被埋葬后,宗徒们都离开坟墓了,只有玛达肋纳在一周的第一天清晨跑回到坟墓,她看到里面空空的就哭泣起来。为什么?因为她在寻找耶稣,但找不到。她的恒心终于得到了报赏。
有个法利塞人请耶稣同他吃饭……有个妇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听说,就带着一玉瓶香液,来站在他背后,靠近他的脚哭泣,用眼泪滴湿了他的脚,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热切地口亲他的脚,以后抹上香液……(参见路7:36
教宗说,懂得爱的人不会浪费时间为自己哭泣,而总是看到能够做的具体事情。正如若望教宗所言:‘我从未见过一个悲观者能做完某件善事’。
《天主经》的最后呐喊是起来反对这邪恶,在这邪恶“宽大的长袍”下隐藏著各种不同的经历:人的哀伤、无辜者的痛苦、奴役、被别人利用,以及天真孩子的哭泣。
教宗说:「我祝福你们成为带有『羊群味道』的牧人,能与你们的子民一起生活、欢笑和哭泣。一言以敝之,愿你们能与子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