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坦言,小时候他家里也常接受社会的救助,如每月送的大米。他说,“我记得神父给我讲一句话,我(说)谢谢神父,他说你别谢我。
这里的牧灵与福传事业搞得都很好,堂区在教友中建立圣经小组,送圣体小组,引导不同年龄层次的外教朋友来堂区参加信仰沙龙活动。另外堂区还成立了“瑟拉芬”乐队,在瞻礼日和人们的婚丧中服务。
何神父接待了我,送给我一本小圣经。我天天带在身边,有时间就读。参加弥撒时,优美的圣歌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买了光盘,天天在家中听。
会后县里特地发文并送去了“宗教活动场所证书”。至此天主的召叫得到了回应。文章到此止笔。但是青岛那个白发老人是谁还不得而知。仅此致谢!祈求天主降福那位热心肠的老人!
我们早就给她安排好了电子打火灶,灌液化气也方便得很,打个电话就给送。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决定抽空去看个究竟。这天,我刚到离婶娘住处不远的地方,就看见婶娘在路边仔细地寻找着什么东西,一路捡过去。
“是送别人的圣诞礼物吗?”当我把10块钱放在柜台上的时候,女店员很亲切地问道。“是的,”我难为情地答道,“是给博比的。”她对着我笑了。我以为她会找钱给我,但她没有,而是把大衣装进袋子里并祝我圣诞快乐。
老人和一个说媒的中年妇女来到了我家,说是为姐姐送彩礼钱的。吃午饭的时候,老人恭恭敬敬地划了一个十字圣号,双手合十,念饭前经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一丝不苟。
遂让父亲给我送来了圣经,开始阅读起来。我深深地意识到,我已是在恩典中了。说起读《圣经》来,我真的很惭愧,足以贻笑于大方之家了。我有着近三十年的信仰,可圣经还从来没有翻阅过。
1970年,广西贵港的老蒙神父劳改释放回家后,每年数次冒着危险去看望教友,给教友们送弥撒。自1974年我陪他去夏村我舅家起,他若去看望教友,就邀我和他一起去,因为他年已古稀,诸事需人帮忙。
不是更应该抛弃泪水,用欢笑为我们送行吗?更有益的是,欢庆生命的结束,就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加积极、更加投入、更加虔诚、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