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忏悔者“依照当下的能力,真诚地恳求宽恕,并下定决心尽快办告解”。如此一来,“包括大罪在内都能获得罪赦”(参阅:《天主教教理》,1452号)。隐形又险恶的疾病如今威胁到全人类的性命。
他最后表示,展示人类团结的力量、互相宽恕互相照顾的能力,是教会和社会应走的路。
它「发自我们内的隐密处」、源自我们的心灵,涵盖了我们的各种能力、情绪、知识和身体。因此,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在祈祷,那么「他整个人都在祈祷」。
教宗表示,「众所周知,传播不只关乎专业能力。一个真正的传播人在各层面全然献身于他人的福祉,从每个人的生命,到整个人类大家庭的生活」。
教宗解释,虽然我们所有人都有偶尔祈祷的能力,但是耶稣教导我们另一种祈祷的方式,就是进行有规律的祈祷,以之为一种操练,使之成为生活的规则。
帕罗林枢机最后表示,圣座意识到自己的宗教特性和普世使命,愿意为和平事业贡献力量,坚信“唯有团结一致和世界性的承诺,将保护人,尤其是妇女、儿童,以及所有无自卫能力的平民置于中心地位,才能寻求各民族的真正和平与发展
疫情更加凸显了分裂、自私和对紧急状况缺乏“作出共同回应”的能力。教宗说,“世界继续关闭心门,拒绝对话与合作,拒绝以开诚布公的态度为谋求众人的福祉而共同努力。这是尘世如此运作、如此行事的潮流”。
教宗写道,这些爱德的表样成为教会社会训导的原则,为所有善心人士提供了关怀的“法则”,即“促进每个人的尊严、关怀穷人和无自卫能力的人、关心公益,以及保护受造界”。
铎职与奉献的生活要求有开放胸怀的人们,他们是“有极大创意能力的人、是慷慨自我奉献、是安慰焦虑的同情者和增强希望的坚定信念者”。接着,教宗提到大圣若瑟为每个人圣召启发的三个特征:梦、服务和忠诚。
「圣神使他们能按照各自聆听和理解的能力、依循每个人的文化和语言抵达他人那里。换句话说,圣神让不同的人得以沟通,缔造合一与普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