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明智不仅是因为祂熟悉圣经中的教导,更因为祂和天父的亲密关系,祂知道自己到世界上来的使命。这种和天主的亲密关系可以抗拒各种诱惑。这种和天父的亲密关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基础。
祠堂述古记碑的碑文显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一位身居高官的叫作赵承基的开封犹太人后裔,重新出资修建犹太会堂——一赐乐业(希伯来语,以色列的古音译)清真寺的经历。
因此除跪伏祈祷敬拜之外,或行或坐都可以与天主交流、对话、祈祷,或以赞其美、颂其爱、感其恩、求其佑,而不受时间空间和外在形式的限制,即使躺在病床上,仍可与天父深交密谈倾诉心声,表明自己的感想和需求。
老会长于1968年6月8日走完了他61年的人生旅途,回归天父的怀抱。1979年,周会长被平反昭雪,宣告无罪。这位基督的勇士,杰出的教友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
耶稣的讯息可以经由两条路抵达今日人类,就是教宗方济各已为我们指明的两条路:首先是努力研读圣经且作出新的诠释;其次是行爱德。
在这种态度的背後常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我们行爱德,因为我们是好人,好似爱德是一种我们心中的产物。教宗阐明:爱德首先是一份恩宠,一份礼物;爱的能力是天主的一份恩典,我们必须祈求这恩典。
教会‘蒙召成为门庭大开的天父之家……如果有人因圣神的感动,便可进堂寻找天主,而不会尝到闭门羹’(《福音的喜乐》劝谕46号)”。
耶稣也独自退到山上,为聆听天父的声音。这也是所有圣人的经验,他们是宣讲和行爱德的圣人,也是祈祷和静默的伟大圣人。」
教宗首先表示,我们注意到在圣咏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负面的形象,就是那些不以超性事物为依据,在生活中视天主不存在、不管束自己的傲慢、不担心自己所思所行受到审判的人。
正如天主对我们所行的,人是蒙召施行天主的宽恕的:一直宽恕。这是我多少次给司铎,给听告者所说的:你们要一直宽恕,如同天主那样宽恕。耶稣然后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个现实,它常用数目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