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今年30多岁,下边是两个未成年的儿子,生活上非常紧张,家里养着奶牛,十分累人,丈夫是堂区会长,整天忙外边,家里的一大堆活全是她干,但她仍然和姊妹们从事着爱心服务工作,从不落后。
耶稣会总会长为表达耶稣会对她的感念,下令全球耶稣会士为她举行三台弥撒,念玫瑰经三串。因甘第大对中国教会所做出的成就,她被传教士誉为“古今罕匹,中国圣教独一无二的女士”。
2007年,分享营组织全程陪同北堂慕道班,关心慕道者;2008年,分享营骨干夫妇参加北堂夫妻服务组。十年来,分享营的成员早已慢慢渗透到北堂的各个团体,甚至是北京的各个教堂。
实践证明,历届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有一些在教会的领导届崭露头角,成为地方教会的骨干。 宝剑磨自锋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注定会换来沉甸甸的收成。
次日,几位朋友在北堂见到了高修女,她们是神学班的学员,平信徒福传骨干,又是《真妙》的热心读者。这些教友们与修女分享了他们的信仰生活。
第二步,就是为了顺应福传的需要,堂区组建了一支骨干队伍,成立了不同职能的信仰团体,制定了周密完善的组织措施,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互相关联、相互依托、同心协力为堂区福传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爷爷当时是会长,凡是有神父、修士、修女去他们堂口,都是他家接待。爷爷喜欢读圣经,经常把圣经故事制成卡片让孙儿们学习。
薛福成的全家福一、张书杰播下第一粒福音的种子1994年,河北沧州吴桥县梁集镇刘坦村的张书杰老会长来到镇上一家“庞氏理发店”理发,此店由大王村的庞荣芬开办。
每年征集“信德”的时候,各村的会长把统计好的人数集中交到总堂,然后一起“索阅”,既方便教友,堂口也省事。看“信德”对我们当地的教友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大概是1992年的若瑟瞻礼,主教正在做弥撒,这时候来了一个附魔的人,会长就把他安排到圣堂东面的车库里等着,弥撒后请主教为他驱魔。当时我也跟着主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