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龄的男生在神学院毕业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圣召。他曾经担任青年牧民工作,并希望成为培育圣召的灵修指导。他还希望帮助基督徒面对诸如土地纠纷等社会挑战。
教宗与一名女童运动员交谈片刻后指出,能够“为了他人的快乐和幸福献出自己的所有”是运动的一个合乎“人性”且具“创造性”的态度。
教宗指出,“那个人和商人卖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买下更宝贵的物品,这些都是坚决果断的举动,永不回头的举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满怀喜乐的完成这举动,因为他们两人都找到了宝藏。”
教宗接著谈到黎巴嫩的历史,他说:“一百多年以来,黎巴嫩一直是希望的国家,黎巴嫩人民保持了对天主的信赖,显示出他们能够使自己的土地成为在该地区宽容、尊重和共处的唯一场所。
他们的发言以连线的方式传到世界各地,但他们亲临极具象征意义的会场,即圣方济各的脱衣厅,“当初圣方济各在那里弃绝自己,比脱下自己的衣服更为重要,这个举动是在表明应让天主占据我们的全部心灵”。
教宗写道,“我们要步武雅各伯宗徒的芳踪,走出自我”,走出那些我们紧抓的安全感,但是在脑海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我们不是游荡者,围绕着自己转却没有达到任何地方。
关于保护,教宗说,佣工“不在乎羊群,因为不是他自己的。他只为了工资而做这份工作,不用为保护羊群而担忧:当狼来了,他便弃羊逃跑”。
但是天主把这个问题提升到更高层次:我该如何运用自己的生命?我蒙召作什么?这为我能成就什么?就如福音提醒我们的,这意味着“生活给了我们一项任务”,生活并非“没有意义,它不是偶然的”。
这位演员和喜剧家说:“这确实是一种灵性上的、宗教上的呈现,有很多虚构和现实的混合,但这让我在50岁时质疑自己的真实情况。”他说,“这种情况下,我不断问自己,我在哪里?我是谁?什么时候?有天主吗?
(和)你应当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37,39节)。爱天主和爱近人,是不能彼此相互分开的。对此,我们反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