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在俗方济会西安安多尼会团的20位会员身穿会衣、腰系会带、手捧白蜡,表演了烛光舞《印记》,作为方济会会员,她们比普通教友有着更高的境界、更多的付出、更好的见证,她们按照圣方济的教训和德表度福音生活
阐述了当代基督徒在历史中的福传使命,让学员们学会在祈祷中分辨、学会聆听自我、学习聆听别人,在圣神的感召下履行信靠即信德、交托即望德、决志即爱德,特别在今天这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们为主所召叫,身为主爱的门徒,不是一般的信徒,更应在家庭
但在四部谈及耶稣诞生记录的福音里,倒没有提及这位拒绝若瑟与玛利亚的小店主的名字,他可以理解为任何人。同样的,在我们心中是否留了空间给耶稣?或许我们只愿意让出脏兮兮的牛棚羊棚?
教宗省思了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指出十字架是阻碍信仰的绊脚石,但也是复活的大门;唯有经过十字架与基督同死,才能与祂一同复活,永远享见祂的圣容。
邻居说她儿女就住在附近,家庭都过得去,每年一人给两百斤谷子,每月几十元养老金由儿子领了,平时送些菜过来,衣服是儿女穿旧不穿的。每次儿女来,不是训斥,就是骂,嫌老人不爱干净,给他们丢脸。
圣座封圣部部长阿玛托枢机在册封真福大典前夕向本台介绍这位新真福说,罗瑟神父出自一个农民家庭,善於手工劳作,愿意帮助所有人,在修院的那几年更是如此。勤劳、善意、正直、祈祷和热诚是他青年生活的特徵。
圣若瑟.瓦兹于1651年生于印度一个葡萄牙家庭,1687年他来到当时称为锡兰的岛上,支持那些受荷兰加尔文主义者迫害的天主教友。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盛赞若瑟.瓦兹是亚洲前所未有的伟大传教士。
圣若望保禄二世曾说,21世纪的一大挑战是把教会变为共融的家庭和学校,促进一种共融的灵修。为能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皈依基督,以顺服的态度向圣神的行动开放,并接纳弟兄姐妹,也就是说我们要成圣。
教宗赞许他们是个「活泼的教会」,懂得「不分宗教或种族」关爱众人,「努力在各自的家庭、团体,以及更广阔的缅甸社会内撒播治癒及修和的种子」。
政治人士蒙召促使国家实现她作为「相聚之地」的圣召,让「所有居民感受到他们是自身命运、家庭和整个国家的主角」。我们「无法想像一个社会的未来缺乏全体成员的积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