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枢机于2006年得知罹患癌症之后﹐却于翌年展开「告别生命之旅」系列演讲﹐行迹踏遍全台湾七个教区﹐为以他面对病痛和死亡的经验鼓励众人。他曾表示:「自己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作福音的见证人﹐感到非常幸福。」
这位宗座科学院主席指出:从圣经创世纪开始即存在宗教与科学的和谐共鸣﹐整部旧约圣经记载着一连串为生命受造符合逻辑秩序的可能事件。
面对为数不少的青年严重质疑生活是美好的、没有看清生命道路,教宗强调天主也爱那些远离了祂的人或者忘记了祂的人。基督派遣祂的门徒们把救恩的喜讯和新生命带给所有人。
耶稣的教导对寻找生命的意义与益处具有普世性价值。」教宗表示:「这种无知﹐进一步造成新的世代没有能力了解历史﹐和认同塑造欧洲生命、社会、艺术与文化的传统资产。」
但是生命应该不断发展,而发展也不会自发进行。教宗说,我们应该尽力而为,因为生命发展为新生命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行程,主要依赖于圣神和每个人向圣神开放的能力。 教宗指出,重生的确在首批基督徒身上发生。
在这里,我们的刺,不再是缺点,不再是带给我们痛苦的刺,而是鞭策、激励自己服务、奉献爱心的刺,这样我们就活出了我们是刺猬的本质,升华了内里的生命。
他又说,日本人的文化把圣母升天联系到永恒的生命。 他续说,圣心中心在每个主日举行三台弥撒,而每台弥撒有约五百人参与,「可以见到一大群年轻人及儿童,与他们的家人积极参与教会生活」。
感恩与否,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一句话说得好,生命是美好的,特别是在学会感恩之后,如果你学着每天都在感恩,以感恩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连不如意的事也会变得没什么了。
因此,发现如何让这个世界适应生命,使生命生存,并改善生活,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就是神学、哲学和科学共同研究的问题。 泰纳切教授进一步表示,在这个领域,神学的关注点尤其要面向天主与人和世界的关系。
老年人带着生命的记忆和智慧,并将它们传递给他人;老年人也全然投入教会的福传使命。我们要知道,在天主眼中人类生命始终保有他的价值,没有任何歧视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