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助晚餐后,参加者观看约一小时的《桥上的巨人》影片,由著名电视主播熊旅扬,与扮演利神父的美籍会士丁松筠(JerryMartinson)神父以对话方式,介绍利玛窦神父在中国大陆的二十多年传教经历。
修女继续表示,没有宗教自由就不能“在社会中发展对话、参与、团结互助的文化”;“和平之花就无法绽放”。在印度,此类文化仍然没有形成。“坎德哈马尔郊区的少数派宗教信仰团体仍然受到当地多数派暴力迫害和威胁。
我觉得,从艺术层面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怎么面对文化对话的问题。我们对文化的尊重和文化的互相理解很重要,因为很多事件都是由于文化误读造成的。
为此,对话、关心和理解是不够的,实在需要有成效的款待,回应人和家庭的需要。问:教宗在“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中坚持不懈地劝勉社会、政治机构要把人放在经济动力的中心…答:很难体会到这项表达有多么具体。
为此,大会本着向对话开放和传教的态度而非常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圣座在俗教友委员会也由亚洲教会不同部门看到令人振奋的征兆并接到有关的建议。目前,亚洲在各方面进行重大的转变,它正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利玛窦的传教方法已经成为不同文化间相互对话、彼此尊重合作以及两个世界的交流的典范。今日不同的世界何文化彼此理解之难甚于过往,因此需要回到彼此的尊重与最大的信任。」
最后,萨尔丹哈女士强调,就亚洲主教团联盟而言,“我们旨在激励亚洲各地方教会团体充分认识到女性在教会使命中的重要作用:在家庭、在团体、在教会牧灵、在宗教对话等各种使命中的作用”。
教宗表示,「藉著天主的助祐,在天主安排的最佳时机」,这些接触将在对话方面发挥正面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蒙召并肩同行、携手合作,好能为上主作见证,尤其是透过我们对最贫困、最受忽视的弟兄姊妹的服务」。
他解释道,体育运动能促进对话和在互敬互重中相遇的文化。我们梦想的世界是一个以健康的竞争为基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总是将对手视为朋友和弟兄。教宗继续表示,友谊和手足之情是基督信仰人生观的核心。
四、译名之争由龙华民神父所推动并持续了数十年的“上帝”、“天”、“天主”这些词汇的“译名之争”体现了文化对话的困难和“龙氏一派”维护“圣言”译为“人言”的纯洁性方面的努力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