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要改变牧灵的思维方式,增强我们与不同文化沟通的能力,重视子民的宗教情愫,与贫苦者分享面包和福音。面对今天的大都市,牧人们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也不使天主子民感到困惑。
这个贫苦女子高大善良的形象时刻出现在陆平他的脑海中,他要救这个家庭,给英蓉看好病。他找北京军区医院专门治疗智障病的老同学安排英蓉住了院,医院职工还为她捐了款。
这些态度使得神父能‘走出去’,作出勇敢的抉择,决定为贫苦青年服务,立志发起一场轰轰烈烈、为了穷人的贫穷运动。
内蒙古、包头市以及呼和浩特铁路局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曾多次报道过她的感人事迹;“信德”、圣心蓓蕾等教会报纸也多次介绍过她关怀贫苦、敬主爱人的爱心故事;内蒙古青年女作家李升曾将修女寻找天主、活出基督的信仰之路和她的苦难坎坷
教宗嘉许这个善会的慷慨作为:协助有需要的人、为贫苦和流浪街头的人提供免费午餐和夜间住宿的地方、默默行善和照顾病人等等。
当地村民生活极度贫苦,公路不通之前是一条弯曲的山路顺着山坡进入该村,村里没有教堂,属黄果树堂口辖区。
,历尽艰辛来到我们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希望,为了福传,想方设法,就是在临终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未成熟的中国教会;被称为“慈悲天使”的印度德肋撒修女,一生辛劳,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为垂死的贫苦人民服务
教宗说:我们不能为了不要看见各式各样要求慈悲救助的贫苦,而避开目光或转面不顾。这种转面不顾,无视饥饿、疾病和被剥削者的行为,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这是一条现代的罪,今日的罪!我们基督徒不能允许这种行为。
拉尼修女为了贫苦者及信仰殉道。15年后,杀害她的人,承诺向穷人和皈化天主教信仰。负责统筹调查修女列品封圣的神父向《亚洲新闻通讯社》讲述她的生活和工作。
本书序言写道:「在千年历史中,人类在科学知识方面取得进步,逐渐精进了有关『人类权利』的意识,愈加尊重少数群体、无自卫能力的人、贫苦者和受排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