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19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FrederickNietchze),在挑战甚至反对基督信仰时曾这样说:如果你们基督徒相信自己已经蒙受了天主的拯救,那么你们就应该活得像是被拯救了的样子,而不是仍然像我们这些没被拯救的人一样整天耿耿于怀
不过在她怀第四个孩子至两个月大时,发现子宫长瘤,面临胎儿与自己生命九死一生的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胎儿,直到生产前,她仍清楚地告知她丈夫,若无法同时拯救母子两人的生命,一定要拯救胎儿的生命,那时她最大的孩子才五岁半不到
只有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和复活的基督里,我们才能找到救恩和拯救。——2013年7月26日世青节演说《十字架之路》2.苦路将我们置入耶稣的行实 至于你,你想要成为什么人呢?
天主在启示了自己的拯救意愿之后,便开始了准备工作:首先拣选了亚巴郎,进而拣选了梅瑟及众位先知,拉开了救恩的序幕。待时期一满,天主拣选了圣母玛利亚,派遣自己的儿子来,生于女人(迦4:4)。
若瑟立在玛利亚身旁,他相信了天使的话,注视着马槽中的耶稣,相信天主藉着这个孩子将把人类从死亡和罪恶中拯救出来。因此,为看到这些人心中怀抱多大的希望,瞻仰马槽极其重要!
借着降生成人,耶稣来到世上;但这还不够:他也必须死,要把人从罪恶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在爱中和好,度一个新生命。我说耶稣拯救人类,其实更是救赎你、我、我们大家。
难道祂必须通过死亡来拯救我们人吗?不!耶稣基督不必要通过受苦和死亡来拯救我们,但祂必须选择去爱我们,即使要面对苦难和死亡。
在以色列民族历史上,自梅瑟在西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后,以色列人所崇拜的雅威(上主)就不断派遣他的代理人——先知,来劝导百姓遵从上主为至高主宰,并藉着先知向以色列人民揭示他的旨意和拯救他们的计划
首先,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都有强烈的社会拯救物质,这谅决定了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一种强烈的拯世救民的社会责任,并力求担当合适的社会角色。
主耶稣服务我们的方式是「为我们献出生命」,亲自承担起我们的罪过,以拯救我们。「祂没有反抗,而是全心怀著奴仆的谦卑、忍耐和服从,单单凭借爱的力量」。天父支持著耶稣的服务,在苦难中支撑著祂的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