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虽从未踏出隐修院的大门一步,却和圣方济各·沙勿略同为普世传教主保圣人。在这特殊的纪念日,教宗方济各在伯多禄大殿主持了晚祷礼仪活动,正式开启10月特别传教月。
圣诞马槽提醒世人,天主并非高高在上、隐而不见;相反地,祂降生成人,来到尘世。因此,搭建圣诞马槽等同于「庆祝天主的临近」:天主始终与祂的子民同在,但是道成肉身的时刻,祂与世人「亲密无间」。
在圣诞节前夕的早晨,省长普拉诺沃参观了默巴布山山坡上盖德雷的严规熙笃会的隐修院。几个小时前,当地居民帮助修女们准备了庆祝活动。
教宗说:“在静寂中,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许多声音就会呈现出来。天主在寂静中讲话。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好能培养内心生活,使行动变得有意义。”
教宗特别谈到一种祈祷的方法,就是“圣言诵祷”,它产生于隐修院内,如今也在堂区盛行。它先是用心诵读《圣经》的一段经文,以“听从经文”的态度去理解其本身的含义。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东西,已经携带了很长时间,让我们失去生命力(*教宗说的原话是“ron-ron”,因我找不到合适的对应汉语,只能做这样的意译),变成了一些隐藏在壁橱里的骷髅。
后退主义的诱惑教宗方济各回顾了基督信仰在中亚的开端,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有许多人在这片土地散发福音的光芒,建立团体、朝圣地、隐修院和敬礼场所。
在圣衣会里度了9年的隐修生活,1897年9月30日,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白花,静静地回归天国。但平凡的爱,成就的是绝不平凡的圣德;以微小走过的神婴小道,步出的是繁花满径。
教宗提示度在俗奉献生活的人士说:“这样的献身生活并不要求你们建立特别的生活方式,也不要求你们使徒的任务或介入社会问题,只要求你们在人际关系中所能从事的一切,就像酵母使面粉发酵,你们的生活也该如此,这样的生活有时是默默的,是隐而不露的
明供圣体相信是起源于几百年前的隐修会或修道院。十三世纪后期,法国开始出现教友参与明供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