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切情感、一切行动都或者是起因于,或者是指向他人的。从生到死,你无时不牵系着他人,亲情、友情、爱情,社会、学校、家庭,你的哪个步伐不是在这些关系,这些环境里迈出的呢?
不禁自问,百年之后,他人又将如何评论自己呢?自己又将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呢?是激励他人寻求真善美圣的豪情壮志,还是如蒿草逢火烧后的秋风吹拂呢?人生,百年光阴匆匆如白驹过隙,如此道理谁不明白,谁不知悉?
一个与天主和解的人也应帮助他人和解。我们不可把天主的慈悲藏在自己内心而把持不舍,因为慈悲具有更新的强大威力,使我们有能力向他人奉献我们已领受的慈悲恩典。
真信德促使我们怀着保护自身权利的同等力量与热情去保护他人的权利。实际上,人的信德与认知越高,就会越谦卑、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主教座堂的交通组共十七名成员,加入团队近十四年的信徒许子华说,尽管当值时日晒雨淋,但本着学习基督的精神服务他人,辛苦但也值得。
面对5月6日下午将宣誓效忠教宗的新卫兵,教宗方济各说:「看到你们这样的青年向他人表达关切、热心服务有需要的人,是多么的美好啊!」
教宗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指出对我们的生命及我们与大自然关系的真正关怀,离不开友爱、正义和对他人的忠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五个关键词:人、地球、繁荣、和平与伙伴关系。
在生活中,罪恶犹如一根刺,刺伤他人也刺伤耶稣,他敞开圣心,接纳我们,也愿意我们放下一切,走向彼此,改善彼此的关系,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与喜乐。藉着彼此和好向耶稣圣心献礼。”
教宗接著指出,“圣母回答天主的邀请时称自己为‘上主的婢女’并向天主说‘是’,这意味著她从一开始就有服务、关注他人需求的态度”,这从圣母往见表姐依撒伯尔的行动具体地展现出来。
我们每个人的任务,是在“信德中”接纳这光,并“在爱德、见证和宣扬福音中把光带给他人”。当天礼仪中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参阅:六十1-6),福音取自《玛窦福音》(参阅:二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