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果我们从后往前读主耶稣的教导,就会发现:“不是我们的各种艰难的经历使人有福”,而是因为“我们是主耶稣的门徒使我们有福”,是因为我们为了主耶稣而遭遇人生各种低谷与痛苦,艰难与迫害。
“在穷人受伤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无辜者的痛苦”(9号)。贫穷的“面孔”教宗在劝谕中分析了贫穷的“面孔”,提出众多省思与行动线索。
当我们因他人造成的创伤重新振作时,最初反应往往是愤怒,渴望让某人对我们所承受的痛苦付出代价。但复活的那一位并未如此回应。当祂从死亡的阴府出来时,耶稣没有选择报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这首诗是陕西宝鸡刘怡生命的真实写照,她在没有发现信仰的真谛之前,生命是空虚的,生活是痛苦的,前程是黑暗的,整个人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曾经几次想结束生命。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为梁玛利亚带来真正的幸福,而是令她的生活更加痛苦,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发烧好几天都没有钱看病,因为钱已经被男友花光了,等待她的只有煎熬。
主所赐给我们人的十字架是不等的,但每人的十字架都正好适合他的,无论我们生活中遇到任何欢乐和痛苦、无论是好事或坏事。我们都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它们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
信仰天主的人,在面对充满痛苦的生命时,会明认这是天主炼净他和考验他的方法,信徒更在这件事上看到了天主召叫他去分受基督的苦难。因此之故,在这一个对人及现世生命的看法里,自杀是不可思思议的事。
耶稣用他的大能,怜惜众生,爱惜身体治愈身体痛苦,贝特赛达的瞎子、十城区的聋哑人,复活雅依洛的女儿,治愈十二年血漏妇女,治愈葛法瓮的瘫痪人、患病人、附魔者、百夫长的仆人、附魔孩童……耶稣自己在旷野中四十日禁食
假使有人问祖父是否宁愿代替二叔去死,也不愿意承受这不可言喻的痛苦折磨,我敢肯定祖父一定会连眼都不眨一下地说声“愿意”!可愿意又怎样呢?这又不是他自己可决定的事。
当上主从燃烧的荆棘丛中召唤梅瑟时,就立即显示出祂是一个能看见、更能听见的天主:“我看见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听见他们因工头的压迫而发出的哀号;所以我要下去挽救百姓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离开那地方,到一个美丽宽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