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年11月19日的公开接见活动中,教宗再次论及成圣这项「普遍圣召」,阐明「每一种生活状态都能使人成圣」。
传福音就是传福,不是见了外教人就让人信主,不信主会怎么样,然后讲一堆道理,有些人听了会很反感直接就拒绝了。
让我们也想想《旧约》中厄里的儿子在圣殿里的态度:他们利用天主子民,轻视百姓(参阅:撒上二12-16)。相反地,天主子民有个莫大的恩宠,即:敏锐度。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圣神在哪里。
教宗也将一枚铜质纪念章送给冯德莱恩主席,上面刻有依撒意亚先知的话:“荒野将变为田园”(卅二15)。
它们不播种,也不收获,但是天父给它们吃的;看田野的百合花,它们穿的衣服比撒罗满在王座上所穿的不更美丽吗!”一句话,耶稣希望我们认识到天主圣父的胸怀多么宽广,而我们呢?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一生的精力,全部用在救助穷困、流浪、无家可归和有灾难的人,被称为大慈善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死后印度以国家元首的礼仪为她送葬,光荣了天主及圣教会,她是我们效法的最好榜样。
与离乡背井的人同行提到移民和难民,教宗指出,这些人离乡背井,将自己托付于天主,视天主为他们旅程的“伙伴、向导和救援”。
上周五5月26日一辆驶向圣撒慕尔隐修院的大巴遭到圣战分子的袭击。
天主的婢女苦难的玛利亚·维洛尼加(SuorMariaVeronicadellaPassione),是赤足加尔默罗会隐修女暨加尔默罗宗徒会创始人。
最后,教宗向童贞圣母玛利亚祈祷说:“让我们把这个沉痛的祈祷托付给和平之王的母亲,和平之后玛利亚转求,她在中东国家是多么地受到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