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级时的圣诞夜,和妈妈一起到一个姐姐家玩。我和姐姐一起打电脑,看电视,不知不觉已是夜晚十点多钟了。妈妈叫我回家了,可我仍是依依不舍,还想再跟姐姐多玩一会儿。
一个教友福传是一线,一个神父福传是一群,一个主教福传是一片,主教团合力福传则收获无限。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权力及影响面也不尽相同,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一个青年人非常的不幸。10岁时母亲害病去世,他不得不学会洗衣做饭,照顾自己,因为他的父亲是位长途汽车司机,很少在家。7年后,他的父亲又死于车祸,他必须学会谋生,养活自己,他再没有人可以依靠。
在堂区实习的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灰暗,总以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我做不了什么事情,但偶尔读到的一则故事却改变了我的心境,并使我很坚定地点燃自己的蜡烛。故事很简单。
也许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是一个在外打工两年的农村女孩,当时担任某城市一个超市的领班,并且自我感觉做得很好。可后来由于母亲生病需要照顾,我不得已放弃了在超市的工作,又回到了农村。
知情的人都知道,永年堂口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堂口,教友常以望弥撒、念经来保持信德,从不传教,认为传教是神父和修女的事情。
不顾天气的炎热,专程来到进德公益圣召暨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交纳会员费,原来高杏然教友是圣召暨教育基金会的会员,已经是第三次到这里捐款了,通过她的介绍,甄月教友今天也正式成为会员,拿到会员证后非常激动,她说,作为一个会员一定要尽好自己的责任
这位神学家在他的作品中引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説《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个片段,主角是一个面目憔悴的乡村妇女,她向隐修士,一位俄罗斯神父办告解,说自己杀死了曾虐待她的丈夫,而且坚信自己会被天主定罪。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就能清楚地说明人是一个等待者,尤其是当我们根本不知道是不是可能等到我们所等候的时候,这种等待越发显得难耐,不过,一旦时间有了意义,一旦每一刻都能被按照它的固有价值和特殊性所度过,那么,
两天下来走访了10余位老人,每到一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房屋,没有院墙或者杂乱的院落,接着是孤身一个老人在家过活。这些老人经济的来源大都是靠政府补贴和邻人周济,能活动的就到处拾垃圾变卖挣点零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