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们知道您的家庭有着民间信仰的背景,而您想要做神父,遇到过什么阻力吗?潘: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父母的反对,我觉得当一名教友就很满足了,根本没有想过要当神父。
7月2日——7日,为期六天的学习让学员对自己、自己的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及领悟。
我始终相信树木是令人信服的传道者,也坚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成群成片如同一个庞大家族的树林固然可敬,而我更敬畏那些遗世孤立的独株。
神父还警醒说:“上述情况,若不及早悔改,将会激起天主的义怒,将要导致多少灵魂陷于永苦……”当神父引用陶渊明的“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昔非”的诗句时,心情悲痛至极,喉咙哽住,辛酸的眼泪结束了自己的讲话
公元前六世纪,传说中的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曾这样表述自己的幸福观:毫无疑问,纵然是富豪,也不能说他比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员更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芯镶着一颗历时500年在千尺海下孕育的硕大的夜明珠。得珠者受到珠光普照,便会心性高洁,倍受世人敬重。有三个弟子前来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此稀世之宝。
为爱而生,受马槽之寒,我愿尚未了;为爱而死,罹苦架之惨,我渴犹未消!我还要做爱情的食粮,为了爱的圆满!君可知否?这爱情的神粮,竟成众矢之对象:无神者的轻慢,异教徒的讥讽!
6天的培育课程除讲授:教理—福传之则、灵修—福传之魂、圣经—福传之道、圣事—福传之根等课程外,还安排了见证、活动及小组分享等内容。并有6位神父、8位修女、3位修士全程参与陪伴教友。
(梵蒂冈电台讯)以家庭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10月18日上午举行第14次全体大会,与会神长们以广泛多数的赞成票通过了会议结束文件。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家庭在教会和当代世界上的圣召和使命,主教指出每个家庭是社会结构的核心,一个家庭出了问题,就不能成为共融的场所,因此家庭有接纳生命的圣召和传递信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