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教入华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修院的创立极大促进了澳门科技教育与世俗教育的发展,如对航海教育的重视即是澳门科技教育的重要开端,三是修院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双语精英,如江沙维神父(1781-1841)、葡人汉学家玛吉士(
1640年,偕同21名耶稣会士渡海东航,8年后从印度来到中国,主要在浙江杭州、兰溪、分水等地活动,又在南京、北京、山西等地留下了足迹,对中国山川地理、人物掌故详熟于胸。
本期《鼎》中发表了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北京教区副主教、上智出版社社长赵建敏神父的《利玛窦: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驱》;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圣神研究中心研究员柯毅霖神父的《利玛窦的传教方法
灵医会大家庭涵盖男女会士、在俗奉献生活者,以及平信徒。教宗指出,他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独特的圣召,在不同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中领受这神恩,并加以诠释和落实」。
回忆往昔岁月,作为信德的一员,当年曾受张士江神父委托,为“信德”的发展尽过绵薄之力,为之培土浇水,并亲眼见证了她的成长之路,且受到教益。
他也自然提到了与他一起创立玛尔穆萨(MarMusa)团体的耶稣会士保禄·达洛利奥(PaoloDall’Oglio)神父,后者也遭绑架,至今下落不明。
当我在世界各地教授瑜伽时,我总是宣称耶稣是我的至尊瑜伽士。
教宗方济各9月5日下午在马普托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与主教、神父、男女会士、修生和教理老师会晤并发表演说。
那些一度接受传教士的地区,如今教会大部分的司铎和会士却从那里诞生。这令人由衷感谢许多作了巨大牺牲、在那些地区撒播福音种子的传教士;同时,这也是教会和各修会共融及培育的挑战。
《赞美树》计划是非洲传教会会士们按照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一九八O年在萨赫勒的教导,通过具体的行动宣传信仰、展开环境教育,强调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都是世界上最贫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