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萨拉巴德(信仰通讯社)—五月圣母月,巴基斯坦旁遮普邦费萨拉巴德教区托巴特克辛格堂区的家庭、传教员、青年、教师、儿童等每天共同参与集体颂念玫瑰经。
信德网讯近日,温州总堂B班的教友们特别关注贫病家庭,一旦得知有需要帮抚的家庭和个人立即积极行动起来捐款献爱心,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进德公益信德网讯2008年5月18日上午8:00是天主圣三节,呼市总堂为汶川地震灾区隆重举行祈福大礼弥撒。李世文神父在第一台弥撒讲道中特别强调为地震灾区祈福周日上午两台弥撒。
在这方面,已辞世的印度德肋撒姆姆,便是最杰出的代表。【完】来源:《人间福报》,天亚社编辑。
但有礼貌可以是两种人持有的态度:一种是圣方济各·撒肋爵所称的已经是半个成圣的人;另一种是戴假面具的人,掩饰其心灵枯竭及不关心别人。
维尔多夏神父告诉了我们他在这个大垃圾场工作的情形:********每个主日,当我进入这个地区到德肋撒修女的修女们的会院去时,我总是非常激动。因为我在那里与那些拣垃圾或是坐在垃圾车上的儿童相会。
我也记得德肋撒修女走到这些女孩子面前,对她们说:妳们不要担心,我收养妳们的孩子。我会照顾他,我将是他的家人。如果妳们愿意,也能来这里,也能留在这里。这是一种阻止堕胎的具体回应。
这是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肋撒修女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布恩施爱时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细细咀嚼过后,我们不由得感受到,再简单的生命宴席,也会因爱而倍加丰盛。
我母亲朱明秀,圣名德肋撒,1929年12月21日出生于金山张堰横港,2007年7月25日因肺癌病故,享年79岁。母亲一共姐妹8个,但只有母亲一人存活。
他效仿印度德肋撒修女,强调与穷人“共患难”,并推动教会成为“边缘人群的家园”。其言论深刻影响了国际社会对贫困、难民及移民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