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讲道中指出,福音多次呈现耶稣与群众同在:从耶稣诞生时朝拜圣婴的牧童和三王,以及作异梦的年长者,直到祂受难时为祂擦汗的妇女、帮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以及左盗右盗和百夫长。
(参阅:谷十六3)教宗称,坟墓前的这块石头「恐怕会埋葬所有希望」,带来许多后果,诸如:年长者被迫离群索居,家庭三餐不继,在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和人民公仆「筋疲力竭」。
教宗吁请尊重病患和众多亡者的苦难,不可忘记年长者的生命经验,却要众人同心协力缔造未来。
教宗接著强调,“我们众人都该有一些年长者的谦卑,他们也许听力不再灵敏,在圣堂中用低沉的声音诵念他们自儿时学会的祈祷,这些低沉的祈祷声充满大殿”。
他说:“我想到婚前准备、陪伴青年夫妻、关怀年长者、亲近受伤的家庭,或重新组合却渴望完全度基督信仰生活的家庭。”因此,“教会应邀首先要积极聆听家庭,同时也要鼓励家庭做牧灵工作的主角”。
众基督徒则应邀“为人类家庭服务,扶持人的生命和尊严”,包括所有弱势群体:“未出生的儿童、移民和难民、种族不公不义的受害者、病患和年长者”。
我们人人蒙召亲近「病患和那些住在安老院等待人探望的年长者」。教宗最后鼓励众人「为所有医护人员祈祷,愿他们慈悲为怀,能为病患提供适当的照护和友爱的关怀」。(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这当是年长者在子孙谈到他们时的感觉。一个开明的长者在辞别生命时,会将生命交给新的世代。这就是西默盎和亚纳对生命的辞别。(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说,在这奋斗中不要单枪匹马,而要把年长者的经验作为珍宝并藉着祈祷的力量,藉着耶稣找到慰藉,因为天主是人的尊严的保障。接着,教宗为巴拉圭人指出一条建设包容社会的道路,即对话。
当然,作为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同其他非数位时代出生的年长者一样,教宗使用社交网络的方式与青年人不同。但是他理解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和潜力,邀请教会加入其中。他十分愿意提供自己的话作为讯息,在社交网络中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