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最後总结道:倘若在礼仪中得不到天主圣言定期的滋养和启发,我们怎能面对尘世的朝圣之旅,以及旅途中的辛劳与考验?我们没有在内心接纳圣言的种子并让它结出果实而只是用耳听,是不够的。
德肋撒修女俯身照顾那些虚弱、被遗弃在街头垂死的人,认出天主赋予他们的尊严;她也对尘世的权势者们发出了呐喊。圣德肋撒修女帮助我们懂得,行动的唯一准则必须是不求回报的爱。
奉献生活是教会内先知性的神视:「那是看见天主临在于尘世的目光,那是高喊『有主就满足』的呼声,那是不顾一切发出的赞美」。
在圣经中,许多信仰者期望在尘世发生积极的变化。
我们的信仰并不是一种特权,使我们脱离尘世,逍遥自在,相反,我们与世界一同“呻吟叹息”,分担它的痛苦,但我们虽身处此世,却满怀希望(参阅8:24-5),因为我们知道:在基督内,“黑暗正在消逝,真光已在照耀
塔轿呈锥塔形,分三层,上面描写的故事都是圣女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塔轿的底层代表了她在尘世的生活,中部则是圣女被救出的奇迹和火。最上面的一层是白色球体,代表圣女的灵性生活,这个球体支撑着圣女的态像。”
教宗进一步指出,虽然耶稣的话是在他尘世生活的具体环境中说出的,他的话却是有先知性的卓越话语,正如耶稣在另一个机会中向天父所表达的那样:“因为你所授给我的话,我都传给了他们;他们也接受了,也确实知道我是出于你
这个危机特别要求他们慷慨地听告解圣事,勇敢地引领交给他们的羊群,使这些羊群不顺从尘世的思想观念,而知道做出甚至相反潮流的选择,不随波逐流或做出妥协。”
这是我们无法购买或交换,但可以欢迎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领洗之日,住在我们内心的圣神,来参与同样的神圣生活...因此,圣洁生活在尘世的朝圣期间,甚至与主都生活在圣体中。」
这个声音质问我们尘世旅途的意义,在我们陷入黑暗时尤其恳求说:『耶稣,求祢可怜我!耶稣,求祢怜悯我们众人!』」教宗最后指出,整个受造界都在恳切呼求,祈愿「慈悲的奥迹得到最终的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