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天主的受造物,可是人是受造物在今天似乎是过时的词语。人宁愿把自己看成是自我实现的存在物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虽然竭力挣脱与天主建立的关系,他的心却一直追求无限,纵使偏离轨道也在所不惜。
在创造工程中,天主没有像造世者或术士那般独揽万事,而是创造生物,赐予他们发展的自主性,并让他们感到祂持续的临在。教宗说:世界的起始不是混沌的作为,以它作为另一个来源,而是直接来自为爱而创造的至高天主。
为使人们重视保护受造界的责任,「首要之务是唤醒众人的危机意识,竭尽所能地使舆论明白情况。然而,舆论也因经济、失业等诸多急迫的问题,而看不到更深层的问题」。
教宗指出:为认识基督,需要起身行走,在行走中便会发现天主以各种方式与我们相遇:透过受造界的美丽,以祂的爱介入人类历史、兄弟友爱以及我们为近人的服务。
他说:「对生命和受造界的尊重、人性尊严、正义和团结会看到我们同心协力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後代子孙有充满希望的未来。」教宗方济各接着提到曾经为犹太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友谊贡献良多的前人。
他解释说,世界博览会的讯息不是消费主义,而是与饥饿搏斗和尊重受造界。希拉里翁总主教在米兰的最後一项活动是出席在圣盎博罗削大殿举行的音乐会。音乐会中演唱了11首歌曲,其中有几首由希拉里翁总主教作曲。
尤其在这疫情时期,比以往更需要“采取共同行动,照料生命和受造界”。亚马逊人民以他们“简朴和尊重大自然及他人的生活型态”能对这项行动作出贡献。
信德网西宁电讯7月28-29日,“教育与宗教慈善暨第三界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我国夏都青海西宁隆重举行。
在碳的定价方面,教宗指出,重点在于“人类能否睿智地运用受造界的资源”。至于公开通报气候危险,教宗说:“公开透明、以科学为基础的标准通报攸关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教宗最后疾呼:“时间所剩不多!”
教宗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的思想,说:「无庸置疑地,科技发展将能惠及世人,但这取决于新的机遇是否以符合伦理的方式为人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