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老人们由于儿女多在外常年打工拼搏、读书求学,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留守老人”,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体贴关注他们更是基督徒敬主爱人的美好诠释。
一双儿女母真传,信仰天主生活先。仰天求主亡者念,接其灵魂到父前。金日送别到墓前,入土为安难再见。世界末日公审判,天主台前叙世间。曲阜堂区盛发展,勿忘建荣大贡献。
我们作为儿女属于天主从来都不是个人行为,永远都是教会的:从与天主,圣父、圣子和圣神的共融,一个崭新的生活和许多其他兄弟姐妹一起诞生了。
待儿女们逐渐长大成人,安家立业之后,教会已开始逐渐恢复,谢玛利亚再次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家庭,回归教会,看守教堂。她在教堂安家,服务教会一直到现在。
丈夫早年去逝,身边留下了儿女九个,全靠她种庄稼来养活儿女,闲时做一些生意,将其子女个个养大成人,成家立业后,各奔东西。只留下孤老太婆一人在家,如今已七十有余,但精神抖擞。
第二天《齐鲁晚报》再次登出捐款者有来自天主的儿女,看着十字架上的耶稣,我惭愧但我的心里得到一点安慰,并不是想得到社会的赞扬,而是感到做天主的儿女光荣,如若没有天主的爱,没有赵明忠神父的一席道理,也许我将一生得不到安宁
教宗指出,「的确存在各种难题、儿女的问题或夫妻本身的问题,导致讨论和争执。但重要的是夫妻保持一体,携手渡过难关。这不仅为他们是件圣事,为教会也有如一件引人注目的圣事:『你们看,爱情是可能的!』
(玛5:44-45)世人都是天主的儿女,有什么利害冲突值得拿棒子打架?天主会喜欢儿女相残吗?俗语说:宰相肚子能行船,忍为高,和为贵,我们该学会宽恕他人,化解矛盾。
有此失误,究其因莫非:主观上,自认才疏学浅,对教理更一窃不通,对儿女的训导,心有余力不足。客观上(有文化的),则强调工作忙,无暇顾及对年轻人传授信仰的知识。
鉴于此种情况,福传委员会和百草会长商量,在11月炼灵月中,为本会新奉教而去世的教友做一台弥撒,举行追思礼,借此召集他们的儿女参加我们的祈祷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