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你更接近基督和他的苦难,要么你走上自我毁灭之路,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布雷是一个信仰坚强的人,我知道她希望我不仅能忍受痛苦,而且怀着信心地去接受。因此,我选择了前者,尽管拒绝十字架有时似乎很诱人。
我们必须将世界的苦难视为我们使徒工作的缘由,而不是障碍。”最后,教宗说:“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向新的领域敞开大门,发现新的福传形式。”
我们想一想:正是他给耶稣说“祢是默西亚”后不久,师傅不得不谴责他,因为他拒绝接受祂的苦难和十字架上死亡的预言(参阅玛16:21-23)。
在福音中,我们多次看到他对待遭受苦难的人,如聋哑人(参阅谷7:31-37)、瘫痪的人(参阅谷2:1-12)和那么多其他有需要的人(参阅谷5)的举止是这样的:他经常是少讲话,说完就准备好行动,他俯身、握手
在随后的400余年间,虽然时有漫溢的苦难、忧惧暗涌的波澜,但福音广传,罗马大公圣教会在神州大地深深扎下根来,枝叶繁茂,硕果累累于枝。
然而,耶稣不是来消除苦难的,而是来将其转化的:“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若十一25)。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会死,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活著,信靠基督和祂的话语。
教宗特别指出“原住居民团体的苦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为此,耶稣的苦难史:大概早已成为一篇独立的,具有比较固定的形式的叙述。这种原始的叙述形式,多少还可由四部福音所记载的苦难史看得出来。
目前我们正在庆祝保禄年,正好给我们一个适当的机会,与保禄宗徒一起停下来反省此一事实:「基督所受的苦难,加于我们身上的越多,我们借着基督,所得的安慰也越多」(格后一5)。
人生如在险波恶涛中,种种诱惑、苦难不断打击我们,随时感到有危险。此时,我们举目注视这位海上北斗吧!呼求圣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