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撒意亚先知书(依5)、圣咏(咏22)已预言了这位受难的仆人,斐理伯书(斐2)以及礼仪年福音的读经中对受难的耶稣也作了描述。在这一礼仪中,我们不会不意识到我们自己就是那一群人中的一员。
如果一位无神论者对你说他不信天主,即使你把图书馆里有关天主存在的书都读给他听,也证明天主存在,他不会有信德。但是如果你在这位无神论者面前作出言行一致的信仰生活见证,那么他心里就开始起变化了。
当时,这位总管正在阅读《依撒意亚先知书》,却无法参悟章节中的道理;斐理伯宗徒尊重这位总管的灵性感受,小心翼翼地展开对话。 教宗指出,「少了对话便无法福传,因为你必须从福传对象的现况出发。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厄弗所书》,圣保禄喜悦地赞颂天主。这是赞颂的祈祷,我们不太习惯这种祈祷:赞美天主是白白的奉献,是进入极大的喜悦之中。
康索马诺修士引用《圣经》中圣保禄致厄弗所书的内容,说明这些理论的神学依据可以在《圣经》中找到。
德肋撒姆姆的日志与书信中,更是如此恳切请求她的神长、姐妹们为她献上祈祷。
当天弥撒的读经一取自《希伯来书》,其首句的思想贯穿了教宗方济各的整篇弥撒讲道。圣经作者邀请众人回忆先前的时日,大家领受基督之光的时日。
当天的弥撒读经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描述以色列子民埋怨上主没有垂顾他们的斋戒。教宗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强调务必分辨表面工夫和实际作为。
我们一起读读那张书签上的箴言:事情不如意,你要快乐。人家把你放在末位,你要快乐……她笑了。正如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中所言:当你认知和感受天主的临在时,你的心是喜乐的。
这场盛会有负责各项工作的二万四千名志工,使用三十种语言的二百五十个教理讲授场所,以及以六种语言印行七十万本的YOUCAT「天主教青年教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