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继续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随我;我赐与他们永生,他们永远不会丧亡;谁也不能从我手中把他们夺去(27-28节)。那麽,这些羊是否经过研究才跟随耶稣并相信祂的呢?不是的!
耶稣说,灯不是放在斗底下或床下,而是放在灯台上,为照亮人。教宗解释道,天主的奥迹是光。这是基督徒的其中一个特徵,基督徒在圣洗圣事中领受了这道光,也有责任把这光带给他人。
总主教表达了他对地方教会的看法,指出她在亚洲负有一个特殊的福传使命。
我们应该时刻警惕魔鬼的圈套。教宗方济各10月11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弥撒讲道中如此表示。教宗强调:不能以半心半意的态度跟随耶稣打败邪恶的胜利;我们在对抗魔鬼时,不可混淆真理,或使真理相对化。
这部福音讲述“天主圣言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得救降生成人,即在纳匝肋人耶稣身上所呈现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它还意味着讲述那些生活在现时代人的故事,包括不同教会和团体的基督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
她们既没有屈服于埋怨痛哭的黑暗势力,也没有沉浸在悲观中不能自已,更没有逃离现实。安息日那天,她们做了一件简单而特殊的事:在家里为耶稣的遗体准备香料。她们没有弃绝爱:在心灵的黑暗中,她们燃起慈悲。
如同被鞭打後喜喜欢欢地由公议会出来的宗徒们那样,因为他们配为耶稣的名字受侮辱。居心占首位的骄傲将你引向杀人的意图;谦卑,甚至屈辱则使你肖似耶稣。这是一件我们不去思索的事。
教宗指出,这本书“肯定让我们看到了福音的旅程,福音如何不断地超越又超越,但一切都始于基督的复活。”教宗说:“基督复活是新生命的泉源,宗徒们知道这一点,服从耶稣的命令,团结一致和睦相处,坚持不懈地祈祷。
当天福音记载耶稣派遣祂的门徒去宣讲福音的事迹。教宗评论这段福音说,耶稣并非派遣他们去散步,而是派他们去传递消息,也就是宣讲福音,走出去,带去救恩,得救的福音。
教宗在念经前的讲话中解释了主日福音中客纳罕妇人的坚毅信德。这位妇人再三恳求耶稣治癒她的女儿,因为她的女儿「被魔鬼纠缠得好苦」。教宗指出,「耶稣外表的冷漠没有使这位母亲气馁,她依然不断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