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生在河北平山县一个老教友家庭,嫁给同样家境贫寒的父亲。父亲早逝后,母亲为养活7个儿女,常穿越崎岖不平的羊肠小径,到集上卖豆腐卖羊杂汤,受尽艰难。
这样一座完整的宗教老建筑,距今已过了整整100年,它不仅在宗教界有其相当的地位和纪念意义,作为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也有必要倍加呵护。(胡士新选自《长江日报》)
1993年天主教福州教区首任国籍主教郑长诚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依照天主教法典,年满七十五岁的老主教可申请荣休,他也早有退隐家园之意。他生于长乐市古槐镇龙田村,自幼家贫常往山上砍柴。
我认识一位热心的老教友,他的善言善表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他是一位有才有德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多年,虚心谦下,热心事主,神形喜乐,生活俭朴,待人善良。
一位享龄97岁的老教授去世,追思会在哈佛大学MemorialChurch教堂举行。老人的追思会,基本上是一种庆祝,是一种欢庆。
我今年五十九岁了,已是七口之家,老教友家庭。多年来深得教会和上主的眷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生活过的相当不错,儿女都很孝顺,也都积极肯干,家庭也很美满。
后来,我的老姨夫每次赶瞻礼都到我家劝化我,给我带来经本,要理问答,逐渐改变了我们的心态,开始学经,学习要理问答准备开圣体。1984年数九第一天,我和爱人在教友的引领下去齐市赶瞻礼。
1995年修院再次搬迁至西安鱼化寨老烟庄,即现在的地址。当时修院有修生150余名,可谓圣召的高峰期。
基于我们教会目前的教友整体素质,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诸多复杂的形势挑战,能否盐咸光亮,能否傲立于社会发展的前沿,能否真正成为现代化社会的良心,显然,传统中的念好经、参与弥撒、领圣事,仅凭那点感性、执着、热心,已是昔日历史老版本了
在第二组歌曲结束后,麻神父以追、思、祈、祷四点与大家分享,追忆自己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严厉管教,在上海修道时金主教的温馨关怀,及温州的黄伯伯这些人的关心,追念教导他的老师,及老王公、蔡公这些先人们,他们虽已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