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呼吁非常明白:不要让青年人顺从一些只带来空虚和悲伤的平庸生活建议。基督愿意帮助那些追随自己高尚的抱负,那些有前途的人。
随后,教宗表示:我仍记得那些年来折磨着你们美丽国家的悲伤与痛苦的事件。
他说,无论喜乐和悲伤,在感觉到人的心硬和十字架重量的时候,都不要怀疑基督的空虚自己已经获胜。在追求功效的社会中,度奉献生活的人就是以末位和卑微人的软弱为标记,与没有声音的人为伍,成为福音的反对记号。
接着,教宗强调了贝多芬和威尔第这两部作品的灵性特征,尤其是在与天主的对照中面对了死亡这一悲伤的主题。
教宗说:我们所有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感受过喜悦、悲伤和疼痛,但是在更为黑暗的时刻,我们是否痛苦过呢?我们是否有流泪的善德,来准备好眼睛去观察,并看见上主呢?
因为我在青年时认识了天主,所以我是幸福的,我的心在教会中找到了归宿,上爱天主下爱人,是我们当守的诫命,生活不再沉重,没有了痛苦悲伤,没有了恐惧焦虑,一切变的和谐共融。
6小孩看起来有些悲伤,他说,“我会很伤心的,因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天主拥抱着小孩。“你的天使以后会一直跟你说有关我的事情,还会教你回到我身边的路,其实我会一直与你同在。”
悲伤失落的我绝望了。心想,求学的路就走到这儿了吗?我抱怨天主对我不公,为什么不应允我的恳求,为什么不让我考上梦寐以求的学校?
为此,我常常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不管面对的是快乐还是悲伤,是幸福还是痛苦,是完美还是残缺。凡是我所面对的,都是主的恩赐与恩泽,我不会有任何怨言。幸,是主赐我的礼品,不幸,也是主给我意志的考验。
不知怎的,一股悲伤油然而生,眼眶中一直在打转的热泪一涌而出,我突然觉得自己像是孤岛上的一只小鸟,喜欢叽叽喳喳,喜欢吵吵闹闹,可是我的世界太小,我又像粒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风吹去的方向,在苦苦地找寻自己的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