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艾尔多枢机在报告的第一段提出一个场景:耶稣见到众人就动了怜悯的心。艾尔多枢机提醒我们,这个场景适用於《工作文件》和世界主教会议进程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愿意与耶稣一起注视眼前的世界。
教宗明确指出,富人将来受惩罚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不懂得怜悯和救助拉匝禄。二人死後的结局发生了转换:乞丐拉匝禄被接入天国,富人则在永火中受苦,祈求亚巴郎打发拉匝禄来凉润他的舌头。
(若一1:5-6)这是若望宗徒的训谕,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在祈求天主的国来临而盼望与天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之前,必须先离开黑暗与罪恶的阴影,不断习练寻找机会与主接近,与主相似,具有他所具有的宽仁、慈爱、怜悯
教宗在这个机会上发表了一篇讲话,强调基督徒不可对受苦的人抱持与己无关的缄默态度,却应心生怜悯,慈悲对待他们。教宗的默想以耶稣的我渴为中心思想。
托伦蒂诺神父表示,真福八端是耶稣自己的面容和生活,教会应向圣母玛利亚学习怜悯、温柔和关心,这是每个人不言而喻的渴求。
作为人,他心生怜悯,作为人,他开始想办法让年轻人成长,让他们成熟。这是人的道路。然后,他也有勇气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他去求天主说:这是不公平的!面对这状况该如何做呢?
此外,教宗也勉励她们「踏上世界的道路」,怀著默观和怜悯的目光看待那些「渴求」福音喜讯的今日男女。
因此,我们必须走出自我,走向耶稣、有怜悯的情怀和举动,要在天主面前作出重大决定。当天礼仪选读的《若望福音》记述了耶稣对群众说的话语,“到我这里来的,我必不把他抛弃于外”(六37)。
就算他能与天主面对面交谈,他仍然是百姓的朋友,怜悯他们犯了罪、陷入试探,怜悯他们突然怀念起过去在埃及为奴的时光。尽管梅瑟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与穷人为伍,继续信赖天主是旅程中的天路行粮。
教宗说,天主的风格以3个词为特征:亲近、怜悯和温柔,新司铎们应效法这个风格。教宗特别解释了亲近,指出在祈祷、圣事和弥撒中,应亲近天主;在弟兄和子民当中,应亲近主教。要“与上主交谈,接近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