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在首都达卡的一个区,约有十来间孟英双语中学,以教会圣人的名字命名,然而,这些学校并非传教士开办,部分更由伊斯兰教徒所拥有。」
雷鸣远神父因此于1917年(民国六年)3月25日被调至嘉兴遣使会会院。时年40岁。这事件也促使雷神父作了深刻的反思。
2016年7月,在利玛窦志愿者团队提供的服务地点中,于建利选择了邢台教区赵庄备修院,担任英语老师。于建利在辅导功课另一位利玛窦志愿者张再恩于2016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
不但需要教区、修院的严格管理,积极配合,还需要全体教友、修生家属的全力支持、合作和有志青年的热烈回应。教会固然不会强人所难,勉强人走自己不愿意走的路。
解放前,教会在此很兴旺,当时办有著名的聚星小学、神修院、孤儿院、诊所等社会福利事业。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文革期间,此堂建筑物等俱遭破坏,给国家文物、文化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和损失。
,各地神长教友慷慨奉献,笃行仁爱,践行信仰;全国及地方教会联手进德公益,将爱心送至中外灾区;基层教会爱心小组不断涌现,居家探望、慰问,救济弱小者成为日常的慈善行为;从街头桥洞到麻风村落,穿梭于贫苦病患间的身影更为频繁
主教还要求各堂区根据本堂区的实际,在禧年组织教友开展朝圣、信仰学习、灵修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友们的信仰和灵修素质,并鼓励教区各堂区、团体间多交流;要举办教区性的圣乐交流会,进一步提升各堂区的圣乐素质,
刘修女虽然很难过,但还是踏上了去修院的路途。她深情地回忆着那天的情景:“我心中总是想着耶稣说过的话:‘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适于天主的国。’
后来老主教和张尚志神父特地安排我和部分修生(后来河北修院三班学生)到路西新建的修女院去看门,这样我才有了个房间。在那样的艰苦岁月里,刘主教既热心牧灵福传,也不忘培养男女圣召。
新铎致答谢词,感谢天主的召叫,感谢教区和修院的培育,感谢父母锲而不舍的支持,感谢所有教友的鼓励和祈祷,也誓言绝不辜负鼓励他们走上这条奉献之路的所有人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