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山上有个庙。一天,庙里来了个小和尚。因为山上无水,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回来后诵经念佛,生活得很自在。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喝完缸里的水就等着小和尚挑。
老传道员戴道生先生回忆了当年在金堡山福传时的一些往事,来自温州总堂区类思班的青年教友代表发表感言,表示此朝圣地的历史,激励着年青的一代去努力宣传福音,使每个青年都能成为福音的星火。
教父们把这种习惯视为对梅瑟在西奈山四十天守斋(出:三四,28),以及厄里亚在到曷勒布山途中四十天守斋(列上;一九,8)的一种摹仿。以色列在旷野里四十年的行程也与四十天守斋的形成有关。
2013年12月3日,圣方济各·沙勿略传教主保庆日,北京教区李山主教莅临昭陵村,主持了隆重的大礼弥撒。
山区里随时有他的身影,随时见他为山区教会及教友们走出贫困出谋划策,共商教育发展大计。
最近,在上海佘山修院攻读神学的刘修士回乡探亲,被邀参加了一次分享。作为一名新领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刘修士顶着教外家庭的强大压力,毅然辞去待遇颇丰的工作而弃俗修道。
在佘山山顶大堂,虽有圣物组和负责看管人员,也对外开放,而且还有相应的宣传文字和照片,要是有人向参观者讲解就更完美了。
为了给老家建造教堂筹资,经过与当地本堂徐文洲神父商议,今年正月初七,我拿出自己的100多本小说集,在浒山教堂举办了一次义卖活动。7:45赶到教堂,有教友正在上二楼大堂。
米凯利尼神父首先对照了耶稣在加里肋亚大博尔山祈祷和革责玛尼祈祷的区别。两个情况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似之处:耶稣面临生命的危险。
圣奥斯定因此自问:‘以色列的这些山在哪里?那些碧绿如茵的牧场是什么?其实,以色列的山和碧绿如茵的牧场就是圣经,就是真正滋养我们的天主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