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期培育跟不上,关爱程度达不到信仰的成长和成熟是需要培育的,刚开始时它就如一棵幼苗,需要不断地关注和浇灌,才能够茁壮成长,否则就会慢慢地枯萎凋谢。
两千年前,跟随主耶稣的人很多,有的是因为好奇、有的是为了吃饱,有的是为了治病、有的是为了发财……在这些众多的“跟随者”中,主耶稣召选了自己的“门徒们”,培育他们,并派遣他们继承自己的同一使命去传扬福音,
他在那里结束使命后,继续在金斯敦教区接受修生培育的进程。他讲述说:“在修道院时,我听到内心有一个更深层的声音,指引我走向一条我自己有时也不明白的道路。有些时候我想放弃,但天主一直在我身边。
因此,领洗后,我们仍要接受教区机构或堂区所提供的延续培育,以及一生不断读经和祈祷,务使自己日益肖似基督,成为信仰更有力的见证人。第二个素质是分享及共融(Koinonia)。
修士们除了接受良好的灵魂操练外,也接受传统及最新的哲学、神学和应用知识的培育。授课的教授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在海外受过各种优良陶成并在各自学术领域上有专长的。
若望·希福尼说:「我们体会到无能为力的经验,因为我们对孩子负有庞大的责任:他们是未来的一小部分,需要妥善培育。再者,除了培育未来的这一小部分以外,你还必须深爱著跟你一起从事这项使命的人。
张雄风神父始终重视人才培育,关心资助男女修道者,在培育后继人才上不遗余力,一大批修道者领受铎职服务各地,一些修道者发愿后走上了奉献生活之路。
感谢天主为我们送来一位好牧者,感谢神父的父母培育了一个好儿子,并无私地献给了教会。宋神父出生在山西长治南天贡村,这个村目前为中国的教会培育出了32位神父,23位修女,神父的母亲是村亚纳会会长。
教会只愿意在每个状况局势中指出伦理道德价值的所在,并培育每位国民,使他们在每件事上都能够按照良心自由地决定”。教宗于是重申教会绝不会不坚持承诺,以保证家庭的稳固,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这是一个该当透过培育行动来表达使命的场所,但需要投入心力。培育首先是对人的关怀,因此是谨慎、珍贵且细腻的爱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