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默罗圣衣会的创始人,会祖阿维拉的圣女大德兰修女不同于那些帮助穷人的积极入世者,她们永远待在封闭的修院里,一生都不出大门。她们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用在默祷上,只在必要时才相互交谈。
我在今年3月1日“信德”第8版上,读到这样一段叙述:“一个青年人跟我诉说信仰的苦恼,德行如何如何难修,不晓得今后能不能上天堂?
1922年殷嘉伯神父在榆林左衙门旧址上修建了天主堂(今仍在胜利巷),引起了教内外的巨大反响。教外人把这一条通往天主堂的巷子,称为“天神庙巷”。
教宗本笃十六世日前颁布的《爱德的圣事》劝谕指出弥撒圣祭礼仪之美就在于它的标记纯朴,举止简单。在这道劝谕中,教宗以很多的篇幅再次强调应该如何细心举行弥撒。
我听到消息后,急忙从石家庄修院赶到姥姥家。到了姥姥家里,看到姥姥躺在病床上,手里拿着念珠正在念玫瑰经。妈妈对姥姥说:你的神父外甥来看你来了。
圣伯尔纳关于不同修会所说的话,无论何时都是合时的︰「我钦佩所有的修会,按规章我属于其中之一,但因着爱德,我属于所有的修会。
与此同时,美国教会还向世界其它地方派遣了大量的男女修会会士,以同样的精神服务全球教会和社会。据美国教会历史学家德烈斯修女的研究,在同一时期,美国天主教会派往海外的修会会士们多达6,872人[2]。
1999年发永愿之后,当得知修会决定派修女赴南方为麻风病人服务时,薛玲修女第一个报了名,并立志要终生为麻风病人服务。当年她和另一位修女被派到广东大衾岛学习护理麻风病人6个月,之后到江西南康麻风村服务。
修会在建立之初,听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主教高瞻远瞩,他说:成立修会是教会不可缺少的,没有修女,教会是不完美的。在真理面前侯主教从不妥协,于是1990年9月1日炼灵中保圣母会正式成立。
恩师方济各·沙勿略姚景星神父蒙主恩召,享年98岁,可谓寿高德备安然见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