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在教会初期,当某个殉道者或某位基督徒曾生活于福音模范榜样的名声传开时,他们就被提议成为所有人生活的典范,并成为信友在天主台前的代祷者。”
因此,教宗鼓励每个人以《信经》的那句「我期待死人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来反省自身的信仰,质问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全神贯注于本质,或者因肤浅事物而分心。第二个关键词「惊讶」蕴含在《玛窦福音》第廿五章里。
可惜在今日,这个信理被许多人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这个信理为今天的人,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其实,这个节日对我们这个时代才特别具有意义。
婚后,二人还是各信各的宗教,耶稣和释迦牟尼像可以共处一室。出生的孩子信仰什么,多半还看孩子本人的意愿。”40多岁的藏族修女玛丽说。
他在保禄六世大厅接见群众前,先在圣伯多禄大殿向拥挤在圣殿内来自意大利北部伦巴第教区的信友致意并和他们谈了当地青年的恶劣处境以及暴力和罪恶现象。
基督徒信仰的真谛,乃是基于“信”,而非单纯地通过信仰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排解现世生活中的孤独感。基督徒身上所表现出的无畏的精神以及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也是源于“信”。
这些特征一般信友都知道,可是从《宗徒大事录》这小段记载来阐明教会的特征,则是不可多得的见地。教宗说:“教会是至一的,如同五旬节的团体一样,这个团体在祈祷与同心合意中形成一体,只有一颗心,一个灵魂。
但无论是教区或修会在平民堂区所从事的爱德工作,却是我们每个教区、堂区乃至每个信友都能够开展的。
十二月九日,将临期第二主日中午,罗马天气虽然阴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却出乎意料地挤满了各国的信友,他们等着与教宗一起向圣母祈祷,并聆听他的讲话。教宗谈的是当天将临期第二主日弥撒福音的教导。
他在以各种不同的语言问候大家时,邀请全教会的信友们一起为他四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美国的“宗徒之旅”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