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达到这样的境界,在敬畏和虔诚、谦恭和淡泊、平安和愉融的圣人胸怀中,智慧的苦与乐已消融为一种和谐的安宁了。因为圣人已获得了智慧的果实———上主的大爱。
在咱们家里,她的德行、境界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遇到事情时,她似乎总是站在高处看待低处的问题。父亲文化浅,他不会说出居高临下这个词,但他的这一番表达,已使我感慨万千!
换言之,我们不应再用进、出牢狱的模式来思考,而应用造就和转化的过程来看待此问题:不是我们死后天主才论功行赏或论罪处罚,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在此时此刻就已经要么造就了牢狱般的生活,要么把牢狱转化为天堂般的境界
灵修是超越文字、感性和理性思维,上升到超性范畴,与主生命发生对接的一种境界。
努力达到思想上的出世和行为上的入世的境界,以行为见证福音,促进福音的传播。
而这一美好幸福的境界必须建立在慈悲、仁爱、宽恕的基础上,作为基督的门徒,教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首先该从自己身上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用自己来自天主的慈悲仁爱温良俭让,唤起身边兄弟姊妹的慈悲仁爱温良俭让
我们之所以缺乏这种高超境界的原因就在于常把宣讲天主的国与救治他人疾苦割裂开来,只注重口头上、言语上的津津乐道夸夸其谈,而忽略了迫不及待、刻不容缓地解除他人危难。
“有了对怜悯之心的理解,才能达到思想的最高境界。”这是托尼的回答。这句话源自苏格拉底。
通过一段时间的慕道学习,我对教会、对天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重新认识人生和宇宙万物,也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和如何迈向真、善、美、圣的境界。
1970年罗马弥撒书圣母蒙召升天节的颂谢词说明了圣母蒙召升天的教会性及末世意义:“童贞玛利亚今日蒙召升天,是你教会要达到圆满境界的开端和形象,也是你子民在人生旅途中,确切希望和安慰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