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我们不应再用进、出牢狱的模式来思考,而应用造就和转化的过程来看待此问题:不是我们死后天主才论功行赏或论罪处罚,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在此时此刻就已经要么造就了牢狱般的生活,要么把牢狱转化为天堂般的境界
灵修是超越文字、感性和理性思维,上升到超性范畴,与主生命发生对接的一种境界。
努力达到思想上的出世和行为上的入世的境界,以行为见证福音,促进福音的传播。
而这一美好幸福的境界必须建立在慈悲、仁爱、宽恕的基础上,作为基督的门徒,教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首先该从自己身上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用自己来自天主的慈悲仁爱温良俭让,唤起身边兄弟姊妹的慈悲仁爱温良俭让
我们之所以缺乏这种高超境界的原因就在于常把宣讲天主的国与救治他人疾苦割裂开来,只注重口头上、言语上的津津乐道夸夸其谈,而忽略了迫不及待、刻不容缓地解除他人危难。
“有了对怜悯之心的理解,才能达到思想的最高境界。”这是托尼的回答。这句话源自苏格拉底。
通过一段时间的慕道学习,我对教会、对天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重新认识人生和宇宙万物,也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和如何迈向真、善、美、圣的境界。
1970年罗马弥撒书圣母蒙召升天节的颂谢词说明了圣母蒙召升天的教会性及末世意义:“童贞玛利亚今日蒙召升天,是你教会要达到圆满境界的开端和形象,也是你子民在人生旅途中,确切希望和安慰的凭证。”
司铎是一个堂区的精神支柱,但今天教会之中的确有个别的司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个别司铎沦为一台弥撒机器,一个圣事工具,缺乏奉献和服务精神,沉迷享乐,无所事事,虚掷光阴,这种状况,很难带领着羊群进入生命的最高境界
热爱圣经的人,会把学习圣经当做生活的重心,他能从圣言的智慧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他能以凤凰涅槃的姿态去对待生活的风雨沧桑,他会用圣人的嘉言懿行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武装自己的头脑、强悍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