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芝修女说:“看到很多被感染的人去世,致使家庭妻离子散,苦不堪言,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的去世,更是给家庭带来了致命一击,令我深感同情,有时我竟想,不如让我来代替他们吧!因为我无家无业,无牵无挂。”
因此,必须怀著忏悔、同情和希望的态度来度过。教宗解释道,在四旬期内,「祈祷与守斋训练我们以团结精神来看待他人,尤其是那些忍受痛苦的人。等待那道光再次照耀一切,照耀所有的人」。
教宗在讲话中也提到休息、默观和同情间的关系,它们能构建“心灵生态”。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敦促艰辛传教归来的宗徒们休息一会儿(谷六30-34)。
区别那些称耶稣为上主的朋友们的风格就是他自己的风格:同情、慈悲和温和。他们使心高贵,犹如垂滴在那生命的伤口上所敷的油。那么,兄弟姐妹们,我们问问我们自己:我们相信真正的君王职存在于慈悲中吗?
为表彰特里萨修女致力于解除贫困促进和平所作出的努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1979年度的和平奖授予了这位身高不足1米5的矮小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了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同情与帮助
教宗说:作为朝圣者,我常因天主和人的名这样做,心中怀有对圣地儿女的极大同情,他们与战争相处的时间太久,有权利最终过上平安的日子。
我们知道祂眷顾我们;我们知道藉着祂的圣子耶稣,我们有一位能同情我们弱点、与我们同苦同难的大司祭(参:希四15)。教宗强调慈悲的天主扶助了菲律宾人民,菲律宾人民与风灾搏斗的力量也是天主接近他们的标记。
我给你作了严格及毫不动摇的见证,当你只希望我的同情和保护时,你也许不明白。我必须先自己经受智慧的考验,警惕过于情绪化和怨恨,好能承受住免不了的缺乏被理解的重担,并找到恰当的言词使你了解我。
教宗说:我希望这祈祷,一如整个世界主教会议的行程,受到耶稣善牧同情祂羊群的鼓舞。耶稣善牧特别关怀因各种原因而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那样的人及家庭。
教宗最后指出,为真正成为和平的缔造者,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有同情、关怀、合作及兄弟情谊的心,留意在人类团体中唤起世人对民族和国际问题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