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耶肋米亚先知这段章节的确预示了主耶稣的受难。敌人说的不是『让我们战胜祂,赶祂出去』,而是『让我们令祂生活艰苦,折磨祂』。这是先知遭受的磨难,却也蕴含了有关耶稣的预言」。
耶稣对撒玛黎雅妇人作出的活水的应许在祂的逾越奥迹中成为了现实:从祂被刺透的肋膀中流出了血和水(参阅:若十九34)。基督,那位被祭献和复活的羔羊,是圣神的泉源,祂赦免罪过,并再造新生命。
小德肋撒进入加尔默罗会专为司铎祈祷:我们有这个需要!你们要祈祷,使我们懂得做牧人而不是办公室主管:无论司铎还是主教,都应有牧灵、做牧人的职责”。(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最后,教宗引用阿维拉的圣女大德肋撒的话,“在困难的时期,需要天主的坚强朋友来支持虚弱者”。教宗说:“疫情大流行时期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人人都有脆弱的状况。
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讲述梅瑟举起手的时候,以色列就战胜了阿玛肋克人,“这是为在作战中遭受苦难的以色列代祷的举动”。枢机解释道,《天主教教理》将梅瑟所做的定义为“耶稣在十字架上代祷的预象”。
教宗指出:“传教从内心出发:当一个人在十字苦像前祈祷,双眼注视耶稣被穿透的肋旁时,他的内心不能不经验到知道自己被爱的喜乐,也渴望去爱别人并作仁慈与修好的工具。
我们请问了纳匝肋附近拉梅赫镇的一位本堂神父安托尼亚吉神父:拉梅赫镇人口1万7千,大约5千人为基督信徒,天主教徒和希腊东正教徒各一半。答:这里是一个宗教和文化混合的地区,但大部分居民是伊斯兰教徒。
他的“天主是爱”通谕,他的“纳匝肋的耶稣”也正是这方面的两个巨作。此外,他的讲道,他的要理讲授,也同样深入,却是所有认真聆听的人都能够了解的。这位教宗有两方面最令人印象深刻。
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圣经中那些处于绝望中的人们便成了我们的伴侣——被遗弃的哈加尔,匝尔法特和纳因城看着孩子奄奄一息而束手无策的寡妇(创21;列上17;路7),忍无可忍,只求一死的先知厄里亚、耶肋米亚和约纳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个宣报:它是一件大事,一件发生过的事,这件事让可信的证人在纳匝肋的耶稣这个人身上看到、听到、触摸到了!在圣言成了血肉的奥迹面前,人们会问: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