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藉着祈求宽恕与修和,深刻省思天主教信仰对种族主义的训导;要意识到种族主义的态度将导致贫困和系统性的人权侵犯;要努力消除一切个人与体制性的障碍,把他人视为按照天主肖像与模样所造的我们的兄弟姐妹;要努力促进相遇的文化
教宗也勉励亚美尼亚青年珍视长辈的智慧,做和平的建设者,积极促进相遇与修和文化。教宗祈求天主降福他们的未来,让亚美尼亚人民和土耳其人民再度走上修和之路。让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重获和平。
透过与活着的基督肉体相遇,我们将被福音化,重新意识到宣讲和见证基督之爱的热情。教宗最後鼓励道明会士怀着喜悦追随圣道明的神恩。圣道明的榜样促使我们以希望应对未来,知道天主始终更新一切,绝不令人失望。
教宗最後祝愿记者们成为一项「建设的工具」:愿他们「缔造社会公益,促进修和进程,懂得抵拒诱惑,不以煽风点火的言词挑唆冲突」;愿他们促进「相遇的文化」。
谈到促进代际关系的重要性,教宗说:人民的未来需要青年人与老年人的相遇:青年人是旅途子民的生命力,老年人则以记忆和智慧增强这生命力。当若瑟和玛利亚把耶稣献於圣殿时,接待他们的是两位长者。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解释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相遇(若四5-27),藉此事迹强调对话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宗说,耶稣明知她是一名罪人,却还是聆听她,与她对话。
另外,藉着保存殉道者的记忆,教会旨在提醒众人、信徒和非信徒,不要再让这恐怖和死亡的事件发生,而要每天营造相遇的契机,培养接纳和同情的态度。
到国外深造并非一种新现象,不过,由於全球化击倒了空间和时间的疆界,增加不同文化的相遇和交流,因此到国外留学的现象也就倍增。教宗也提到伴随这种现象的负面问题,例如:封闭、防卫机制,以及内心障碍。
天主拒绝特权,却喜爱相遇、接近及亲切。今天,我们在耶稣圣婴前愿意承认,我们需要让上主来光照我们,因为我们不少次似乎目光短浅,或者我们被一种强制不分彼此的态度所禁锢,勉强别人进入我们自己的模式。
教宗在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提出的和平讯息,着重强调积极的非暴力,也就是把非暴力当作政治策略,经过50届的世界和平日文告,收获一丝和平之道结出的果实,使人类大家庭意识到能够解决问题的并非武力,而是对话;在於创造友爱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