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则是这些友好相遇所产生的尊重和相互友爱的感觉。苏普兰托神父指出,通过与非基督教社会的社会交往,对天主教徒的扭曲视角和消极看法大幅减少。
「正义使你们承认每个人的权利,爱德则超越这些权利并召叫你们友爱共融;因为你们爱的不是权利,而是弟兄。你们应当怀着尊敬、理解和慈悲接纳弟兄。重要的是弟兄,而非架构。」
愿天主的智慧持续启发你们努力在爱内,在友爱和美善内成长。」
安伯罗丝-洛龙神父反省他的圣召起源于小时候与家人和邻里之间的友爱。他说:我小的时候,每次家里有庆祝,父母常常让我把食物或其它东西分享给邻居。我很小就做了辅祭,我受到神父言行的感染,决定进入小修院。
对此,亚里士多德重点谈到:温和、勇敢、谦谨、节制、义愤、公平、慷慨、实在、友爱、高尚、坚韧、大度、大方、明智十四项美德。这些西方传统中的美德,体现了人文精神及其思想来源。
面对去基督化、世俗主义、对基督信仰价值观的否认,以及迫害,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友爱合作具有重要价值。
教宗说:“家庭、青年能够希望有更美好的未来,届时个人主义给公民社会和基督信徒团体的所有成员间的兄弟友爱合作的情怀让出空间。
眼下的社会,许多人只重视物质的拥有,而忽视精神的追求;注重现实的有浓重功利色彩的个人价值,而淡化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友爱和谐;只重视当下的满足,而忘却精神的饥渴……面对这种现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基督徒应该呼吁基督的博爱精神
这是圣神的融合,然后圣神渗透到教会的关系中,使我们分享天父、圣子、圣神之间的关系,即父慈子孝、兄弟姐妹友爱共处的关系,生活在圣神的自由中。
圣若望廿三世孜孜不倦地促进所有基督徒之间的友爱合作,并藉著他所召开并亲自主持第一阶段的梵二大公会议,为大公关系的发展注入了莫大的动力,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