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马瑙斯,但我的母亲那时太年轻,无法照顾我,而且她在经济上也很困难,所以我被送到了圣伊莎贝尔-里奥内格罗和我的祖父母住在一起。我的祖父母是虔诚的教友。
她们灵性母亲的身份不仅面向女性,无论是贞女还是已婚,也面向男隐修士、司铎乃至主教,以及平信徒。
那是刚出生的婴孩被放在母亲怀里的感觉,是一种温暖,是爱的延续,是柔情,是护佑。然而,我却向那孩子说:“不行!”回到家中,我对镜子里的我说:“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了?!”
聊天中才知他冒着酷暑往返二百余公里(他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堂区服务)仅是为一教友母亲送殡,此时我已对他的奉献精神所折服。
站在马尔谷后的若望宗徒圣史,他向“他的母亲”高举着耶稣苦难的爵杯,犹如记念他俩曾站立在十字架旁,又或使人记忆起耶稣曾对他和他的兄弟雅各伯所说关于苦杯的说话。
以后的日子里,她经常找我聊天,我感到她像一个母亲拉着我的手,在信仰的路上教给蹒跚的我走路。
这时的耶稣,面对着孕育他、精心养育他、同他一道生活了33年的母亲玛利亚,以及其他的一些亲人;面对着抛家舍业跟随他风里来雨里去一道传教3年多的众多门徒们;面对着33年来,他所经历过的这个世界的一切的一切。
1922年5月,陈天福出生于天津市教外家庭,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苦难与不幸伴她长大。17岁随母流浪到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在当时的天主教会办的公教医院学习妇科助产,在教友的影响下,领洗入教,接受了主基督。
虽然只有一个月,但还是感受良多,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简略的一点分享:1、在公教教研中心,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的徐神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时常活在恩宠状态中,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及一切知识,用立体的人生观使信仰与生活整合
自幼早熟、热心,自然而然地愿意度从父母亲传给他的祈祷生活和对天主之母的热爱。喜爱读书,1454年进入克拉科夫著名的雅盖隆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