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圣座教义部于1987年颁布的生命的恩赐(Donumvitae)指示,教宗一方面强调处在不育状况中的夫妻对做父母的合理渴望,同时指出,这项渴望必须在科学的帮助下找到使他们的人性和夫妻尊严得到完全尊重的答案
好多次曾埋怨天主,怎么对我如此不公,父母靠不上,自己又相貌一般,资质平庸,连个好学校都没考上。多年的理想化为泡影,便有看破红尘的想法,整天浑浑噩噩打发时光。
不肯花时间陪伴父母,却去陪伴陌生人配得上高尚吗?不想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去照顾别人的孩子也配得上无私吗?不关心家人,却去关心别人也配得上伟大吗?
他感谢他的父母给在这样日子给与了他生命,并让他在同一天领洗。 生命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礼物,如果你能作出承诺,它将比任何威胁我们的邪恶强大,如果我们挖掘到深处,会体会到做一个人是多么幸福的事!
不肯花时间陪伴父母,却去陪伴陌生人配得上高尚吗?不想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去照顾别人的孩子也配得上无私吗?不关心家人,却去关心别人也配得上伟大吗?
萧弟兄对信德网说每次接到手稿都很兴奋,读了很感动,枢机写他离家33年返乡给父母上坟流泪不止,我读着也哭了。他续说,枢机生活非常简朴,常利用废纸片的背面书写,到最后病重的笔迹已无力,福传精神依然旺盛。
一九七零年台湾传统家庭是不可能把老人送去安老院,如果谁胆敢把父母送进去,必将承担亲友指责不孝的沉重压力。 孝爱安老院最初收容无家可归的贫苦老人,尽心尽力让他们温饱与居住舒适安全。
不奢求父母亲友的嘘寒问暖,不祈求有绕膝的子女儿孙,而是要克己修德,过贞洁圣善,倾慕于天主的生活。选择了这条道路,就意味着要放弃金钱和权势。
他接着说:我们是在这一信念中成长的,即做人真好,因为我们能看见天主映在父母和兄弟身上的仁慈。本笃十六世的童年这么美好,他微笑着想象天堂上也是如此。他说:若我设想未来的天堂景象,大概就像我年轻时的摸样。
他说,重要的是,父母要做最早的要理教员,以言以行在家庭中成为信仰的最早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