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路旁设有“十四处苦路”,每到一处神父便率领众教友一边诵念经文,一边向主祈祷,祈求佘山圣母进教之佑庇护开封教区,庇护开封总修院早日回归,一边更深刻地体会耶稣背负十字架涉山受死之苦难。
在精神上,死者的代父郝向荣为他献上祈祷和弥撒,玉梅的代母孟心兰不时地去看望她和她的小孙子,用主耶稣基督的苦难和圣母的痛苦开导她,以手足般的爱关心她,鼓励她要时时刻刻依靠圣母,依靠主耶稣基督,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走出痛苦
出席本届会议的人士除了该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外,也有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几位枢机和主教以及几个天主教会的爱德机构,如天主教服务组织、美国天主教爱德机构、西班牙明爱会、意大利明爱会、援助苦难教会组织。
还有圣女日南斐法,圣女贝莱蒂,真福查瓦拉,圣理查德,圣依拉略,圣赖孟多……这许许多多的圣人都是凭着对自己信仰的执着精神,虽经历了不同的苦难磨练,但最终却都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可喜、可贺、可敬、可慕。
以此感受到了当修女内心遭受苦难试炼的时刻,是如何依赖信仰经受了考验;当修女心灵陷入黑暗的时候,是如何依赖信仰点燃了仁慈的火焰;当修女灵魂坠入神枯的境地,是如何依赖信仰找到了最后的力量;当修女为希望而困惑的时候
耶稣开始公开谈论祂要受的苦难和死亡,在此情况中,耶稣带祂的三位爱徒上了高山。马尔谷福音记述说,耶稣“在他们前变了容貌,祂的衣服发光,那样洁白,世上没有一个漂布的能漂得那样白”。
这是里约热内卢一个广大、经受苦难和暴力的边缘地区,孩子们在少年时就遭受了各种暴行,多次看到死亡。
教宗对信赖天主进行了省思,指出为增进这种信赖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内心转变,通过苦难的磨练,以致懂得在静默中等待”,怀有信赖的耐心和温顺的心境。
十字架向我们讲述降生成人的天主所受的苦难反映在了穷人的伤痛中。教宗最后邀请所有基督徒效法贤士们的榜样,他们“从另一条路”返回了家乡。
不在别人遇到苦难时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不在别人落难时不闻不问,落井下石。肯为别人打伞,才是一生最大的财富。人生在世,并不是充满竞争和掠夺,更多的是共赢。有了这种人格,人生定会收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