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当看到人强横霸道或狂妄自大时,当遇到虚伪阴险或玩弄两面手法的小人时,心里就会产生抵触、防卫、厌恶的情绪,以至对这人有一种不好的看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执的、阻碍信仰成长的偏见
但移风易俗,何谈容易,以零彩礼为例,当事人往往需要先过心理关,让自己摆脱世俗的偏见;再过亲朋好友关,用真诚说服他们;还需过社会压力关,用勇气抵御指指点点。
此外,“西方世界中也存在对基督信徒的偏见或敌意。其原因,仅仅因为基督信徒在某些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看法”。教宗着重强调了中东地区,首先是圣地的局势。“连日来,我们看到这里充斥着暴力”。
“科学”也就慢慢膨胀起来、忘乎所以起来,对于另外的思想路径表示出了傲慢和偏见。“征服”是它的一个习惯用语,对于自然只知驯服、利用、掠夺,而从来不敬天道,不畏天命。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以无条件的爱战胜了民族主义和偏见,在这种爱与关怀的关系中,没有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区别,只有两个人:一个需要帮助,另一个提供了帮助。
2019年的世界主教会议“不抱偏见”的聆听、“开诚布公”地发言,以及与教会、社会和其它基督信仰教会对话。
“肉身的欲望”,即“诱惑”,我们众人都有,这些是嫉妒、偏见、虚伪、怨恨,它们不断浮现,还有及戒律的生硬也会是一种容易的诱惑,但这样做会离开自由之路,不仅爬不到山顶,而且会重新退回到山底。
也就是通过给我们讲述天主爱我们的历史,把我们从对祂的恐惧和偏见中解放出来,这些恐惧和成见扼杀了信德的喜乐。
教宗指出,偏见被信德和爱所克胜,“婆母克服了对自己儿子的嫉妒,从而珍爱与卢德的新关系;以色列的妇女克服了对外乡人的不信任,在男性权力面前显得孤单的女孩的脆弱,在充满爱和尊重的关系中得以调和”。
(若8:51)撒玛黎雅妇人的信仰历程揭示出:信仰皈依的历程或许会曲折蜿蜒,但皈依源自人内心对天主的永恒渴求,只要我们抛弃成见或偏见,只要我们调整好人生的方向,信仰的真理就会对我们呈现出永恒生命的活力。